新生儿护理该怎么做

新生儿护理该怎么做
作者:林慧玲   单位:廉江市妇幼保健院
5094

新生儿阶段是宝宝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其生理功能尚未完善,需求频繁且无法表达,常被家长戏称“难伺候”。然而,通过科学护理与耐心观察,新手父母完全能轻松应对这一挑战。以下从新生儿护理的难点、核心要点及常见问题出发,帮助新手父母答疑解惑。

为什么说新生儿“难伺候”

1.生理机能未完善

(1)呼吸与体温调节:新生儿呼吸浅快规律(40-60次/分钟),以腹式呼吸为主。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腋下温度36.5-37.2℃)。不要给宝宝包裹得太厚,以免捂热综合征。

判断冷热:摸宝宝后颈或背部,如温热无汗,说明穿衣合适。选择纯棉、柔软、透气、穿脱方便的衣物。

(2)消化与喂养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

国家推荐母乳喂养:通常喂8-12次/天。宝宝表现出觅食反射、吃手、咂嘴或妈妈奶涨了就可以喂。确保正确的衔乳姿势,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而不只是乳头,以避免妈妈乳头皲裂。

判断吃饱:每天有6-8片湿透的尿布,大便颜色从墨绿色胎便变为黄色糊状,体重增长正常,吃奶后满足安睡。

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者可选择配方奶:约每3-4小时一次,需遵循奶粉罐上的建议用量和用法。

喂哺时奶液温度以39-41°C为宜,以免烫伤。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无论是母乳还是奶粉喂养,建议每次喂完奶后给宝宝拍嗝,排出吸入的空气,防止溢奶和肠胀气。将宝宝竖抱,头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轻拍打背部,直到打出嗝来。持续5-10分钟仍未打嗝也可暂停。

(3)神经系统敏感:睡眠周期易受声光刺激而改变,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每天16-20小时)。

睡眠时头偏向一侧,喂养后建议选择侧卧斜坡位,防止反流误吸。房间温度24-26℃为宜,湿度55%-65%。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

作息:新生儿没有昼夜概念。白天保持光线明亮和正常生活噪音,晚上保持黑暗和安静,帮助他逐渐区分昼夜。

2.需求“即时性”与“无规律性”

哭闹应对:先排查生理需求(饿、尿、冷),再尝试“5S安抚法”(包裹、侧躺、吸吮、白噪音、飞机抱)。昼夜无规律,家长易陷入疲劳;母乳喂养需按需哺乳,需磨合适应。

3.沟通障碍与脆弱性

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异常信号(如拒奶、嗜睡、体温异常)易被忽视,可能延误健康问题(如黄疸、感染等)。

新生儿护理要点

1.基础护理

(1)臀部护理: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清洗,擦干后涂抹护臀膏,选择透气柔软的尿裤,预防红臀。

(2)脐部护理:应保持新生儿脐带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直至脐带残端自然脱落。穿尿布时将其翻折,避免摩擦和覆盖。

脐带残端:像痂一样慢慢变干变黑后脱落,期间可能有轻微血迹,可选用双氧水/75%酒精/生理盐水消毒,保持干燥。

2.健康监测(警惕异常信号)

(1)黄疸观察: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一般持续一周后消失。

表现为眼巩膜(俗称眼白)和皮肤微黄、尿色稍黄但不染尿布。一般情况好,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动好、哭声响亮等。生理性黄疸在7-9天后开始自行消退。如出生3天后出现但10天后不退或生理性黄疸退而复现,应及时诊治。黄疸绝不能放任不管,需要鉴别。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导致听力受损、脑瘫等后遗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2)异常表现:如呼吸急促(>60次/分钟)、口唇青紫、哭闹(无法安抚)、呕吐频繁或呈喷射状、腹胀等,应立即就医。

常见问题答疑

1.宝宝乳房增大怎么办?

部分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乳房增大现象。多因胎儿期受母亲激素水平影响,出现乳核。部分家长及地区存在挤新生儿乳房的现象,认为将乳核挤出后不会出现乳房早期增大,但属于误区,新生儿期乳房增大属于正常生理状态,可自行缓解。(无法自行判断时建议就医)

切记不可挤压。

2.女宝宝来月经怎么办?

部分女宝宝出生后可能存在阴道出血,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也称之为“假月经”,通常受母亲体内激素水平影响,无需特殊干预。

总结:新生儿护理虽充满挑战,但通过了解其生理特点、掌握科学方法,家长可逐步建立信心。耐心观察、及时响应、定期体检,是守护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