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情况时常发生。无论是突发的疾病、交通事故还是自然灾害,都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掌握急救常识,学会在关键时刻自救互救,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轻伤害。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的同时,为伤者提供及时的救助,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此外,急救知识还能帮助我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理智应对,减少恐慌和混乱,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急救知识的了解仍然不足。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救助伤者,还可能加重伤情。因此,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技能水平,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心肺复苏基础认知
心肺复苏(CPR)本质上是通过外力模拟人体自主循环的急救手段。当心脏突然罢工时,施救者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垂直按压胸骨,像给瘪掉的轮胎打气般推动血液流动,再配合人工呼吸,把氧气送进濒死的肺泡。医学界常说“黄金4分钟”,心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施救,存活率就会断崖式下跌7%~10%,超过10分钟基本就无力回天。当一个人突然倒地、面色青紫、胸口不再起伏时,正是CPR大显身手的时刻。无论是心梗突发的老人、溺水的孩子,还是触电后僵直的工人,只要符合无意识、无呼吸这两条标准,就该立即行动。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若发现伤者瞳孔散大固定、瘀斑明显,或是胸口有刀刺伤、肋骨骨折刺破内脏等情况,说明生命已不可逆。遇到触电事故时,务必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物体移开电线,千万别让自己成为第二个受害者。CPR不是医生的专利,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命运的转折点。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当发现有人倒地不起时,切勿像无头苍蝇般直接冲上去施救。第一步是快速扫视四周,若身处车祸、火灾现场或漏电区域,应先把患者移到安全地带。确认环境安全后,立刻拍打患者双肩,同时眼睛要像扫描仪一样紧盯对方胸口。若胸廓纹丝不动,连半点呼吸起伏都没有,应马上呼叫周围人帮忙拨打120,自己则迅速进入急救状态。做胸外按压时,记得掀开患者衣服露出胸口,双手扣紧,掌根对准两乳头连线的正中间,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往下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能超过6厘米,速度保持每分钟100到120次。可以心里默念“01、02、03……”来掌握节奏,切勿中途停歇,要保持按压的连贯性。做人工呼吸前,先用“头后仰-抬下颌法”将患者下巴往上抬,同时一只手按住其额头防止头部后仰过度。此时要快速检查口腔,取出假牙等口腔异物或清理呕吐物,以防止其落入气管。吹气时要捏紧患者鼻子,用自己的嘴完全包住对方的嘴,匀速吹气1秒钟,然后松开鼻子,观察胸廓是否鼓起。若未鼓起,则再吹一次。记住30次按压搭配2次吹气的节奏;若对象是儿童或婴儿,则比例改为15:2,且力度要更轻柔。整个过程要坚持,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患者出现咳嗽、睁眼、肢体活动等反应。
四、结语
学急救常识,“救”在身边。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通过学习和实践急救知识,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及时的救助,为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急救知识只是应对紧急情况的一部分。在面对重大灾害或严重病情时,专业医疗救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掌握急救技能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判断形势并及时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