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难免“伤筋动骨”,如运动中不小心崴脚、肌肉和韧带不小心拉伤、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或手脚麻木、身上长了疙瘩和包块……这些疼痛、麻木、损伤都可以用肌骨超声检查。本篇文章将带领你揭开肌骨超声的神秘面纱,一次讲清它能“看”懂人体哪些部位?
一、肌骨超声:医学的“透视眼”
肌骨超声是一种运用高频探头诊断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神经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的检查方法,其就像一双“透视眼”,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揪出“元凶”。而且,肌骨超声无创、无辐射、无绝对禁忌证、高效便捷,各个年龄的群体都可以考虑这种检查方式,包括孕妇、儿童、老年人及心脏起搏器置入者等特殊群体,积极配合医生,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此外,高频超声探头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还支持实时动态成像,协助医生动态观察、细微分辨“肌”“筋”“骨”方面的一些病变。
二、肌骨超声:能“看”懂人体哪些部位?
谈“骨”论“筋”,肌骨超声最懂你的“痛”。随着肌骨超声技术的不断成熟,其适用症更广,为关节外科、手足外科、风湿免疫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个科室提供科学的诊疗方式,使各种疼痛无处遁形,为您的运动系统健康保驾护航!
(1)肌肉、肌腱、韧带急性和慢性损伤。做肌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肌肉挫裂伤、肌肉炎症性疾病、跟腱断裂、肩袖撕裂、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疾病。
(2)关节病变。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疼痛、麻木、损伤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超声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病症、找准病因,指导我们科学治疗和护理。肌骨超声就像照亮关节深部的一盏“探照灯”,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看清病灶所在。通过对超声影像的分析,查看关节部位是否有积液(积液多少、清澈还是浑浊)、滑膜增生(滑膜增生程度及血供情况,分析是炎症性的滑膜增生,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及游离体,是否出现了骨侵蚀、软骨损害等情况,以及判断损害程度(磨损、变薄、缺损情况)。
(3)风湿免疫及代谢性疾病。如果你出现了关节疼痛、肿胀、晨起时僵硬等情况,以及经常感到疲劳、乏力、肌无力、眼干口干,或者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警惕风湿免疫及代谢性疾病。肌骨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关节病变、软组织损伤及肝肾病变和程度,协助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诊断。
(4)软组织包块。如果你身上长了不明原因的疙瘩或包块,首选肌骨超声检查,其余可以清晰地显示包块位置、层次(皮肤层还是肌层)、大小、内部结构(囊性、实性、混合性)、边界、内部血供给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等,协助医生对肿块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如查看是不是腱鞘囊肿、脂肪瘤、血管瘤等。
(5)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伤、神经来源肿瘤等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通过肌骨超声初步诊断。通过对超声影像的分析,可以观察外周神经损伤及卡压的部位,评估和分析神经损伤处的连续性及形态、肿瘤与神经的关系等。
三、肌骨超声检查,应注意些什么?
切实保障检查结果准确,要清楚并落实好各种注意事项。例如,建议穿宽松、方便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衣物,以便节省时间,以及避免紧身衣物影响超声波传播;检查时配合医生调整体位,包括屈伸、旋转等动作,方便医生观察病灶部位;尽量保持身体静止、不要随意移动以及全身放松,以免影响成像质量;保持检查部位清洁,不要涂抹护肤品或油脂;检查时及检查后感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此外,肌骨超声不能替代x线检查、CT检查或MRI检查,它们各有优势,如医生建议做多项检查,应积极配合,这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只要超声波能穿透的部位,肌骨超声都能“大显身手”,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配合检查,守护骨骼健康和运动神经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