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腹股沟疝的健康宣教

普外科——腹股沟疝的健康宣教
作者:杨宝强   单位:阳高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6553

我们常说的“疝气”俗称“小肠疝气”,一般指的是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根据突出部位可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左右,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

  我们常说的“疝气”俗称“小肠疝气”,一般指的是腹外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根据突出部位可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左右,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人为什么会发生“疝气”?人体直立时,腹腔内脏器下坠,腹股沟区域就会承受较大的压力,恰恰腹股沟区又是人体的薄弱区域,因此腹腔内脏器容易从此处突破腹壁,从而形成腹股沟疝。儿童多由于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或先天性腹股沟区结构发育异常,加之爱哭闹等腹压增加因素易导致腹股沟斜疝。老年人由于腹股沟区肌肉、筋膜等组织结构老化、退化,加之常合并有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等导致腹腔压力增大等因素,最终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病,而年轻人发病相对较少。

“疝气”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为腹股沟疝嵌顿,嵌顿疝可发生在强力劳动或剧烈咳嗽、排便等腹内压力骤然增高时,疝内容物迅速突出被卡在疝环处不能还纳,临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剧烈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触痛。严重的可伴阵发性局部绞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急性肠梗阻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此时会出现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坏死,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该如何治疗?

注意:成人“疝气”是无自愈可能,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仅仅适用于1.5周岁以下儿童和伴有严重基础病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人。腹股沟区组织随着婴儿肌肉组织生长逐渐强壮可能使疝自行消失。但是在1.5周岁前后这个时间段也是小儿嵌顿疝好发年龄。

误区一:打针?吃药?肚脐贴?

不用开刀治疝气,那只是传说!成年人的疝是无自愈可能的,手术修补是唯一解决办法!万万不可听信江湖传言,既破财又招灾~

误区二:疝气带

疝气带是保守治疗的常用医疗器具,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疝气带可使疝囊颈逐渐增生肥厚,有促使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和增加疝嵌顿发病率的可能,并增加了后续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故不建议常规使用。手术治疗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后尽早手术是最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误区三:局部注射硬化剂

局部注射治疗是在腹股沟局部注射硬化剂、化学胶、生物胶等物质,期望能粘连封闭腹壁缺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国内外血的教训证明注射治疗不但不能治愈疝,反而会造成腹腔粘连、肠梗阻、精索血管闭塞、输精管损伤,甚至导致丧失生育能力等严重后果,并且注射后局部会产生炎症和疤痕化给以后的手术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所以在正规医院这种方法都已经不再采用,应该彻底予以摒弃。

开刀手术和微创手术该怎么选择?

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其实各有优缺点,并不能绝对的说哪种手术方法好,哪种手术方法不好。医生会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和特殊要求,设计精准化的个体治疗方案。开放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时可以酌情选用局麻、腰麻或者全麻,技术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较低;缺点在于切口稍长,术后疼痛更明显。腹腔镜微创手术的优点在于切口极小,术后的疼痛较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低,同时术中还能发现对侧隐匿疝,可术中一并修补;缺点在于需选用全麻完成手术,并且手术操作时气腹对人体心肺功能要求较高,技术操作难度相对较高,住院的费用会偏高。

活动指导:患者出院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捡举重物等。

饮食指导:调整饮食习惯,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增加鱼、肉、蛋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取,促进伤口愈合,多吃水果蔬菜,保持排便通畅防止复发:减少和消除引起腹外复发的因素,并注意避免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定期随访:若疝复发,应及早诊治。

2025-08-1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