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术后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如何助力患者康复

普外科术后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如何助力患者康复
作者:文倩   单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2034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有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要敏锐察觉,术后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对疼痛的畏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会过度紧张、心慌、失眠,抑郁则是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低。医护人员可从患者的言行、表情,使用心理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来判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后续支持。

1.心理支持策略

1.1情感支持与倾听

医护人员应该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撑,仔细聆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聆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患者,用柔和的语气来回答,使患者体会到被尊重并被人理解,病人做手术之后因为痛处而焦虑,医护人员可以轻声地安慰:“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我们一定会尽力帮你减轻痛苦的”,而且,要促使患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分享手术的经过,把压抑的心情宣泄出来,增进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如此一来,患者就会感觉到医护人员很在乎自己,从而减轻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情感支持不只是通过语言来表达,医护人员的行为和态度也包含其中,医护人员要积极同患者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尽快察觉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就拿术后情绪低落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可以讲述别的患者成功康复的事例,从而让患者重新树立信心,医护人员还要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要在不合适的时候去打搅患者,从而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2信息支持与教育

术后患者常常由于对手术以及恢复过程不熟悉而产生焦虑感,医护人员要提供详尽又精准的信息,包含手术成功的事例,术后恢复所需时日,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应对办法,通过宣传手册,视频资料,口头讲解,使病人及其家人知晓术后护理要点,比如伤口换药,饮食调整,活动受限等,比如说告诉病人术后疼痛属正常现象,会慢慢缓解,从而加强其康复的信心,通过这些信息方面的支持,病人就能更好地领悟术后恢复的过程,削减因不知晓而引发的焦虑,进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信息支持和教育要覆盖整个术后康复流程,医护人员需依照病人的具体状况,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支持,就拿老年病人来说,医护人员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图示,帮他们明白术后的护理要点,针对年轻病人,可用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等,为病人更多消息。

1.3行为支持与鼓励

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积极参与到康复活动中来,比如早期下床活动,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小进步提供肯定,比如说“您今天下床活动得不错,这对恢复很有好处”,帮忙患者制订康复计划,设下短期的,长远的目标,从而增进患者的康复动力,医护人员还可以做示范,告诉患者怎样正确地做功能锻炼,防止由于不正确的操作引发二次伤害,通过这样的行为提供支持和鼓励,患者就能提升自己的康复信心,积极投身于康复活动当中,进而加快康复速度。

2.心理干预方法

2.1放松训练

术后病人常因紧张而出现肌肉僵硬、疼痛加重,医护人员可指导病人做深呼吸放松训练,让病人平躺或坐,闭眼,慢慢吸气,使腹部鼓起,屏气几秒,再慢慢呼气,反复多次。也可指导病人做渐进性肌肉放松,从头到脚,依次收缩、放松各肌肉群,体验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病人放松,减轻病人焦虑。

2.2认知行为疗法

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认知,术后患者常常会存在诸如“我也许不能彻底康复”之类的消极想法,医护人员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想法取代,例如“手术十分成功,我很快就会恢复过来”,通过行为实验,促使患者去尝试那些曾经害怕的事情,比如术后刚做完就下床,发觉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从而加强康复的信心,也可设置一些奖励,给患者积极的行为给予小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2.3团体心理支持

组织术后患者团体活动,分享康复经验,互相鼓励。医护人员引导讨论,如“术后疼痛管理心得”“功能锻炼小技巧”,让患者从同伴身上获得力量。团体活动可安排在病房活动室,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促进患者间交流,减轻孤独感,增强康复信心。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