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报告单上的“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到底谁在伤害血管?

血脂报告单上的“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到底谁在伤害血管?
作者:雷张璇   单位:永兴县便江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68

当体检报告上出现“血脂异常”四个字时,许多人会陷入焦虑:这些陌生的英文缩写和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又为何能决定血管的健康?

一、血脂家族的“好与坏”:谁是血管的守护者,谁是破坏者?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像一群“搬运工”,在血液中运输能量和营养,但其中两位成员的性格截然不同:一位是“守护血管的好人”,另一位是“破坏血管的坏人”。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的破坏行动

LDL-C是胆固醇的“运输车”,负责将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细胞。但如果“运输车”过多或“超载”,胆固醇就会像垃圾一样堆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

第一步: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吸烟、高血糖等因素会像“刻刀”一样划伤血管内壁(血管内皮);第二步:LDL-C“入侵”:氧化后的LDL-C穿过破损的内皮,钻进血管壁;第三步: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误以为有“敌人入侵”,派出白细胞吞噬LDL-C,但白细胞死亡后会变成“泡沫细胞”,吸引更多炎症细胞聚集;第四步:斑块形成:泡沫细胞、胆固醇、钙盐等混合形成硬块(斑块),血管逐渐变窄,就像水管生锈堵塞一样。

LDL-C像一群不守规矩的垃圾车,如果数量太多或乱停乱放,垃圾(胆固醇)就会堆满街道(血管),最终堵塞交通(血液流动)。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的清洁行动

HDL-C是胆固醇的“回收站”,负责将血管壁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分解代谢,减少斑块形成。

保护过程:HDL-C像“清洁工”,沿着血管壁巡逻,捡起多余的胆固醇;它能抑制LDL-C氧化,减轻血管炎症,还能促进内皮细胞修复,保持血管弹性;HDL-C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

HDL-C像一群勤劳的环卫工人,不仅清理垃圾(胆固醇),还会修补破损的路面(血管内皮),让街道(血管)保持畅通。

二、解读血脂报告:抓住两个关键指标

1. LDL-C(坏胆固醇):越低越好

健康人应<3.4mmol/L;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2.6mmol/L(这类人血管更脆弱,需更严格控制);冠心病患者应<1.8mmol/L(已患病者需将风险降到最低)。

LDL-C像班级里的“捣乱分子”,人数越少,班级越安宁。

2. HDL-C(好胆固醇):越高越好

男性应>1.0mmol/L;女性应>1.3mmol/L(女性激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因此标准更高)。

HDL-C像班级里的“优等生”,人数越多,班级整体表现越好。

三、护血管攻略:让“好胆固醇”变强,“坏胆固醇”变弱

1. 饮食调整:吃对食物,调控血脂

减少“坏胆固醇”来源: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食物;避免反式脂肪(如奶茶、蛋糕、油炸食品中的植脂末);控制饱和脂肪(如猪油、牛油),改用橄榄油、亚麻籽油。

增加“好胆固醇”帮手:多吃膳食纤维(如燕麦、豆类、蔬菜),它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胆固醇,促进排出;补充ω-3脂肪酸(如深海鱼、核桃、亚麻籽),它能降低LDL-C氧化风险;适量吃坚果(如杏仁、核桃),但避免盐焗或糖渍款。

控制甘油三酯:少吃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改用糙米、红薯等全谷物;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防止脂肪堆积。

2. 运动干预:让“好胆固醇”更活跃

有氧运动,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以上(如快走、跑步、游泳);力量训练,每周2-3次(如深蹲、俯卧撑),增加肌肉量,改善代谢;减少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如拉伸、走动),避免血液黏稠。

3. 戒烟限酒:保护血管内皮

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让LDL-C更容易“入侵”;男性每天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

20-40岁,每5年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每年查一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查一次,密切监测LDL-C。

总之,血管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而血脂异常是血管的“头号敌人”。通过调整饮食、坚持运动、戒烟限酒,我们不仅能控制“坏胆固醇”,还能提升“好胆固醇”,让血管保持年轻状态。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