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沉默”几十年需要切胆囊吗

胆结石“沉默”几十年需要切胆囊吗
作者:王茂桦   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中医医院 外一科
570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约10%,且有上升趋势。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胆结石后,会纠结于是否要切除胆囊,尤其是那些胆结石“沉默”多年未引发症状的患者。而保胆取石作为一种看似能保留胆囊功能的手术方式,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它到底是患者的福音还是潜在的陷阱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胆结石的成因与危害

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习惯、肥胖、遗传因素以及代谢疾病等。高脂肪、高胆固醇、低纤维素的饮食容易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从而形成结石。肥胖者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也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如果家族中有胆结石病史,或者患有糖尿病、肝硬化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胆结石的危害不容忽视。小结石可能无症状,但较大的结石会导致胆绞痛,严重时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阻塞,甚至是胆管癌。而且,胆结石的患者由于结石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长时间慢性感染,其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3.7倍。其中,单个结石直径>3cm的患者,其胆囊癌患病风险是结石直径<1cm患者的10倍。

胆囊切除术的优势与局限

长期以来,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时间长。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与开腹手术相比,LC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在于能从根本上杜绝胆结石复发的可能性。而且,人体对胆囊缺失的代偿反应良好,未发现近期和远期严重的不良结果。胆囊切除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胆管的黏液腺分泌增多,一样可以起到胆囊储存胆汁的作用。

然而,胆囊切除术也有一些局限性。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以适应人体进食时对胆汁的集中需求。胆囊一旦切除,胆汁便失去浓缩功能,这会使进食期间的胆汁相对不足,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并可能增加结肠癌变的风险。此外,胆囊切除还可能形成肝内胆管结石。

保胆取石的利与弊

保胆取石是通过手术取出胆囊中的结石,同时尽量保留胆囊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结石数量较少的患者。保胆取石手术分为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两种,其中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是我国学者张宝善提出的,该术式创伤小,结石复发率低于10%。

保胆取石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保留胆囊的生理功能,减少因胆囊缺失可能引发的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等问题。同时,该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疼痛相对较轻,患者恢复较快,通常术后住院时间较短,能更早地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是,保胆取石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保胆取石后,胆结石复发的概率较高。有研究表明,保胆取石术后五年内结石复发率高达30%-50%。其次,由于结石长期摩擦、刺激胆囊,即使取出结石保留了胆囊,仍有癌变风险。此外,保胆取石手术仅适用于经评估胆囊功能良好、具备正常收缩和储存胆汁功能的患者。对于胆囊已失去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人,保胆意义并不大。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选择胆结石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胆结石伴随其他胆囊疾病,或结石直径大于3cm的患者,都建议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结石数量较少的患者,可以考虑保胆取石手术。但需要注意的是,保胆取石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医生会根据结石的数量、大小、位置以及胆囊的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预防胆结石的复发同样重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结石形成的因素,这些都是预防胆结石的有效手段。

结语

胆结石“沉默”几十年,是否要切胆囊,保胆取石是福音还是陷阱,这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术各有优缺点,没有绝对的好与坏。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每种治疗方法的特点和可能的风险,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