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术后这些事项不可忽视

冠脉造影术后这些事项不可忽视
作者:贾永丽   单位:淄博市张店区中医院
2750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它通过微创手段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能够清晰呈现血管形态以及狭窄程度。尽管该手术创伤较小,但倘若术后护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并发症。那么,哪些注意事项需要重点关注呢?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番科普。

一、穿刺部位护理:

1.压迫止血与制动要求:若穿刺部位为桡动脉(手腕处),术后用压迫器止血,6小时后逐渐减压,24小时内避免手腕弯曲和用力提物,可适度活动手指促进血液循环。若穿刺部位为股动脉(大腿根部),术后需平卧24小时,穿刺侧下肢禁止弯曲,避免过早活动防出血。

2.观察穿刺部位异常: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皮下淤青。若敷料被血浸透,及时更换,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12厘米处止血。若穿刺侧肢体麻木、皮肤苍白、温度降低,可能是压迫过紧致血液循环障碍,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调整压迫力度。

3.预防血肿与假性动脉瘤:术后1周内避免穿刺侧肢体负重,洗澡时保持穿刺点干燥,勿揉搓局部。若穿刺部位出现搏动性肿块、疼痛加剧或皮肤变紫,可能是假性动脉瘤,立即就医处理。

二、生命体征监测:

1.心率与血压监测:术后46小时内,每30分钟测一次血压和心率,情况稳定后改为每2小时一次。若血压急剧下降(低于90/60mmHg)、心率加快(超100次/分)或减慢(低于60次/分),可能预示出血或血管迷走反射,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低血压,伴头晕、出冷汗,应平卧、适当补液,避免突然起身。

2.胸痛与胸闷症状:术后若胸闷、胸痛,尤其出现与术前相似的压榨性疼痛,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需立即查心电图和心肌酶,必要时紧急介入治疗。轻微胸部不适可能与卧床姿势有关,调整体位后症状缓解通常无需担忧,但仍需观察。

3.体温与感染迹象:术后7-14天内可能低热(37.5℃左右),是机体对创伤的正常反应。若体温超38.5℃,伴寒战、穿刺点红肿热痛,可能感染,需及时就医抗感染治疗。

三、饮食与活动:

1. 饮食原则:术后适量饮水(1000-2000毫升),促进造影剂排出,减少对肾脏影响;若有心衰、肾功能不全,遵医嘱控制饮水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菠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预防便秘(用力排便可能致穿刺点出血)。糖尿病患者继续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监测血糖;高血压患者减少盐分摄入,避免血压波动。

2. 活动与休息指导:

(1)桡动脉穿刺者:术后6小时可轻微活动手腕,24小时后可正常活动,但1周内避免用力甩臂、提重物。

(2)股动脉穿刺者: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24小时后可下床缓慢行走,避免久站、快走或爬楼梯,1周内不做剧烈运动(如跑步、弯腰拾物)。

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下床活动时需有人搀扶,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

四、用药管理:

1.抗血小板药物:术后确诊冠心病并植入支架者,需长期服阿司匹林(终身)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至少12个月)防支架内血栓。漏服或擅自停药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服药时留意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异常时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2.其他基础病药物: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继续规律服降压、降糖、他汀类药物。术后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确保指标达标(如血压<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1.8mmol/L)。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他汀致肌肉酸痛、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及时与医生沟通,勿自行停药。

总之,冠脉造影术后的护理与管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患者及家属需牢记上述注意事项,密切配合医护人员,同时重视长期健康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