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指因外力作用于头部致脑组织损伤,我国每年新发脑外伤病例超100万,约60%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癫痫发作等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一、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1.记忆力训练:初期用“环境提示法”,如贴标签、标记事件;让患者回忆当天小事,延长记忆时长。严重受损者制作“记忆手册”强化记忆。每天20分钟记忆训练,坚持3个月可提升记忆功能40%。
2.注意力训练:从专注单一任务开始,如拼图、复述故事;增加任务复杂度,训练分心时注意力调控。控制环境干扰,每次训练不超15分钟。家属用“循序渐进法”设定目标,提升注意力持续时间。
3.执行功能训练:执行功能受损患者无法独立完成日常活动。护理时拆解复杂任务,完成一步给予鼓励。减少提示,让患者自主完成序列任务,通过生活化场景训练规划能力。
二、肢体功能障碍的护理:
1.体位摆放与关节保护: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防局部受压。偏瘫患者仰卧时,患侧膝关节下垫软枕;侧卧时,患侧肢体在上并垫枕支撑。每天2-3次关节被动活动,从手指到肩关节、从脚趾到髋关节,每个关节屈伸、旋转各10次,动作轻柔。
2.痉挛管理:肢体痉挛可用38-40℃温水浸泡,每次15分钟、每日2次缓解,也可用“牵伸技术”,如牵拉痉挛小腿肌肉,保持10秒后放松,重复10次。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痉挛药物,配合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的护理按摩。
3.运动功能训练:患者有自主活动能力时尽早主动训练,先在床上翻身、坐起,再过渡到站立、行走。站立训练先借助床边护栏,从每次5分钟起逐渐延长;行走训练初期需陪同,用助行器保持平衡、纠正步态,足下垂者可戴足托。训练强度以不疲劳为宜。
三、癫痫发作的护理:
1.日常预防: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防诱发癫痫;饮食清淡,少喝兴奋性饮品;减少情绪波动,避免声光刺激。家属协助患者记录发作日记,包括发作时间、时长、诱因,为调药提供依据。
2.发作时应急处理:发作时,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移除周围危险物品,避免受伤;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通畅。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往口中塞东西。若发作超5分钟或短时间连续发作,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用药管理: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否则可能加重发作。定期陪患者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药物副作用,异常时及时就医调药。
四、心理与行为障碍的护理:
1.情绪管理:脑外伤患者因脑组织损伤情绪波动大,家属勿指责压制,用温和语气回应。患者激动时,引导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每天安排15分钟“情绪交流时间”,让患者表达感受,家属倾听共情,勿说教。
2.行为矫正:部分患者有冲动、攻击或懒散行为,制定行为规范,用奖励强化良好行为。对于攻击性行为,确保安全时暂时隔离,平静后沟通告知不当,避免惩罚。
3.社会适应:鼓励患者参与家庭活动,感受自身价值;协助参与社区康复小组,减少孤独感。有工作能力的患者,先从家务或志愿工作做起,逐步回归职场,重建社会角色。
五、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1.压疮预防: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拖、拉、推;用气垫床或防压疮垫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或失禁后及时换衣换床单,温水擦肤并涂润肤露。若皮肤发红,增加翻身次数,用软枕垫高防受压。
2.肺部感染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易患坠积性肺炎,每天协助做深呼吸训练,定时拍背排痰,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叩击背部5-10分钟。若咳嗽无力或痰液黏稠,可遵医嘱雾化吸入。此外,每天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3.泌尿系统护理:需留置导尿管时,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周更换导尿管和尿袋,倾倒尿液时尿袋勿高于膀胱。同时,鼓励患者每日喝水1500-2000毫升冲洗尿道、预防感染。
总之,脑外伤后遗症的护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家属掌握科学方法,更需要社会给予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