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可怕 科学管理是关键

糖尿病不可怕 科学管理是关键
作者:黄彩艳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50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攀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若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干预,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维持正常生活。

认识糖尿病及其风险

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异常引发,机体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最常见类型,主要因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与肥胖、久坐、不健康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出现的糖代谢异常,因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若不控制,会增加母婴远期患糖尿病的风险,产后需重新评估糖代谢状况。

无论哪种类型,长期高血糖都会损伤血管、神经等组织,引发视网膜病变、肾病、足部溃疡等慢性并发症,因此早期干预和血糖控制是关键。

血糖监测:自我管理的“晴雨表”

定期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能帮助患者和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规监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晨起未进食时,理想范围4.4-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理想范围<7.8mmol/L)及睡前血糖,可反映日常血糖波动。

连续血糖监测(CGM):通过传感器实时记录血糖变化,能捕捉常规监测遗漏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峰值,尤其适合血糖波动大、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此外,患者还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理想值<7%),为长期血糖控制提供依据。

饮食管理:科学膳食,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是治疗的核心之一。患者应根据糖尿病膳食指南,控制总体能量摄入,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合理安排三餐时间,避免过量食用高升糖指数(GI)的食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迅速上升。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食物,如糖果、甜点和含糖饮料。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推荐,每餐应包含足够的蔬菜、适量的蛋白质和健康的脂肪。通过平衡膳食,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保持体重、预防肥胖等并发症。

运动管理:健康生活从动起来开始

运动对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定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骑自行车)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控制。同时,结合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肌肉质量,进一步促进血糖代谢。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类型与强度。运动前后,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水平,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配合两到三次力量训练,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运动处方。

药物治疗:科学干预的“武器”

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控制血糖时,需及时启动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如二甲双胍(一线用药,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等,需根据病情由医生选择。

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必需;2型糖尿病患者若口服药效果不佳、出现急性并发症或妊娠期,也需使用。胰岛素分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类型,需严格遵医嘱注射,避免擅自调整剂量。

并发症的预防与筛查

糖尿病的并发症常常是致命的,因此,定期的健康检查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预防视网膜病变;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评估肾功能;监测血脂和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足部护理也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避免足部损伤与感染。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长期与糖尿病抗争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患者应学会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医生的关怀以及糖尿病患者互助组织的帮助,都是患者走向健康的重要保障。

结语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医生、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监测血糖、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规范用药及定期筛查并发症,患者完全可以实现血糖达标,享受高质量生活。记住,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管理——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才是控制病情的关键。让我们携手,用科学对抗糖尿病,守护健康未来。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