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也需要“中场休息”?——认识药物假期

服药也需要“中场休息”?——认识药物假期
作者:王文斌   单位: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
2186

药物假期是指在长期药物治疗过程中,在医生指导下暂时中断药物治疗的计划性行为。通过暂停用药,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或者恢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或保持药物的治疗效果。有些人形象的将其描述为服药的中场休息。

一、哪些情况下需要药物假期?

1.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可能增加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风险(如非典型股骨骨折、颌骨坏死)。对于骨折风险已降低至中低水平的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能会考虑开启药物假期。

2.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长时间服用了质子泵抑制剂,如患者症状已缓解(如反酸、烧心),经医生评估后开启药物假期,以降低长期使用可能的风险(如营养吸收不良、骨折、感染风险等)。

3.帕金森病药物(尤其是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患者长期用药后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现象”(药效持续时间缩短)和“异动症”(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采取短暂停药(1到数天),恢复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改善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停药风险很高,必须住院,在专业运动障碍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执行。

4.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化疗药往往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如(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在化疗方案中设置停药期,以降低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肾毒性等对机体的损害。

二、哪些情况不能实施药物假期?

1、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患者停药会导致排异反应,危及生命。

2、抗凝药(如华法林):停药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如中风、肺栓塞)。

3.抗抑郁药:突然停药可引发严重戒断反应(惊厥、精神错乱)和复发。

三、如何科学规划药物假期?

1.严禁擅自实施:药物假期是一个需要极高专业判断的医疗决策,患者擅自停药的风险很大,必须经医生评估可行后实施;

2.医生主导和监控:医生会基于你的具体病情、用药史、循证医学证据,全面评估药物假期的潜在获益是否显著大于风险。只有在获益明确大于风险时才会考虑实施药物假期。

3.个体化方案:因为患者身体状态,病情的稳定性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所以暂时停药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4.严密监控:在实施药物假期过程中,一旦监测指标提示疾病活动或复发迹象,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重启治疗。

结语

药物假期在特定药物、特定疾病状态、特定患者群体、由医生严格掌控并密切监控的情况下进行,擅自或随意中断药物治疗可能导致疾病严重复发、撤药反应、耐药性甚至危及生命。总之,药物假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重启”,用不好是“自毁”。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