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中风如何抓住黄金4.5小时

突发中风如何抓住黄金4.5小时
作者:王强   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医院
515

中风,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每12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1人因中风离世,且超70%的幸存者会留下偏瘫、失语等终身残疾。但很多人不知道:突发中风后,只要抓住“黄金4.5小时”,及时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最大程度恢复,甚至回归正常生活。

30秒识别中风:记住FAST原则

中风发作往往很突然,比如有人吃饭时突然拿不住筷子,有人说话时突然结巴,此时最关键的是快速识别,国际通用的“FAST原则”简单好记,30秒就能判断:

F(Face,面部):让患者笑一笑或做“呲牙”动作,观察两侧嘴角是否对称。如果一边嘴角下垂、歪向一侧,或眼睛闭合不全,可能是中风信号;

A(Arm,手臂):让患者抬起两侧手臂,保持10秒左右。如果一侧手臂抬不起来,或抬起后快速下垂,甚至握不住拳头,要高度警惕;

S(Speech,语言):让患者说一句简单的话。如果说话含糊不清、结巴,或说的话与提问无关,说明语言功能可能受损;

T(Time,时间):只要发现上述任何一个症状,立刻记好发病时间,马上拨打120。时间记准了,医生才能判断是否能做关键治疗。

为什么是“黄金4.5小时”?错过可能留终身残疾

脑细胞非常“娇贵”,一旦缺血,每过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坏死,而且坏死的脑细胞无法再生。发病4.5小时内,堵塞血管周围还有一圈“濒死但没完全坏死”的脑细胞,此时用药物溶解血栓或用器械取出血栓,就能打通血管,挽救这些脑细胞,减少残疾。但超过4.5小时,这些“濒死但没完全坏死”的脑细胞会逐渐坏死,即使打通血管,也可能因脑细胞大量死亡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植物人。

举个例子:有人凌晨2点中风,但觉得天亮再说,早上7点才送医,此时已超过5小时,可能错过溶栓机会,后续恢复难度会大很多。所以医生常说时间就是大脑,4.5小时就是拯救大脑的“生死线”。

黄金时间里,这两件事必须做对

拨打120后,等待急救的时间也很关键,做对这两件事,能减少风险:

1.让患者保持安全姿势,别乱动

不要强行扶起患者、喂水喂饭,也不要让患者走路,中风时患者可能肢体无力,强行移动容易摔倒,导致骨折或加重脑出血。让患者侧卧,最好是右侧卧,头向一侧倾斜,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呕吐,侧卧能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导致窒息。如果患者昏迷,要把他的头偏向一侧,抬起下颌,防止舌头后坠堵住喉咙。

2.提前准备好“救命资料”

记准发病时间:告诉医生什么时间发现症状。比如下午4点我打电话时,他还能正常说话,4点15分回家就发现他说不出话了。精准时间能帮医生快速判断是否能溶栓。

整理好病史资料: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提前把平时吃的药、病历本、医保卡准备好,避免到医院后手忙脚乱找资料,耽误治疗。

高危人群:提前做好救命准备

如果你或家人属于以下中风高危人群,除了平时控制血压、血糖,还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避免事发时慌乱。

高危人群范围:年龄超过5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或有中风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的人。

提前做2件事:(1)查好家附近有卒中中心的医院,记好地址和路线。(2)把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常用药物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冰箱或手机备忘录里,方便急救时快速提供给医生。

最后提醒:中风不分年龄,警惕“年轻中风”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会突发中风,比如长期熬夜、压力大、爱吃高油高糖食物、经常喝奶茶的人,可能因血管提前硬化诱发中风。所以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出现FAST中的任何症状,都别抱有侥幸心理,立刻抓住“黄金4.5小时”——早一秒行动,就多一分恢复的希望。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