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病情重无法正常进食,肠内营养是重要“加油”方式,即通过营养管将营养液送进胃肠,助患者维持体力、对抗疾病。很多家属在ICU外不知能否帮忙,其实家属是肠内营养护理重要“协助者”。家属学懂、做好下面4个关键步骤,就能和医护人员共守患者“营养线”。
第一步:做好“清洁准备”,给营养护理“打基础”
肠内营养怕“感染”,重症患者免疫力弱,一点细菌都可能引发大问题。家属应从“清洁”入手切断感染风险。首先要做好“自身清洁”,每次进ICU探视前按护士指导做好手卫生,防止外界细菌带给患者。其次是“物品清洁”,若护士允许家属协助准备辅助物品,如冲管用的温开水、擦拭用的纱布,温开水要新鲜冲泡,纱布要从医院无菌包装拿,避免细菌通过物品接触进入患者体内。另外,要注意“环境不添乱”,ICU环境严格控制,家属切勿随意携带外部物品进入ICU,也不要在病房大声说话、随意走动,避免破坏洁净环境,影响患者休息和营养吸收。
第二步:学会“观察耐受”,及时发现“不舒服信号”
肠内营养不能“输进去就完事”,患者能否耐受很关键。家属虽不能直接操作营养管,但探视时可观察患者状态,发现“耐受不好”的信号,协助护士调整方案。重点观察三方面:一是观察“肚子有无胀”,探视时查看患者腹部,若发现腹部隆起、患者表情痛苦或肢体扭动,则可能为胃肠胀气,应告知护士;二是“有无呕吐或呛咳”,若见患者嘴角有液体流出、频繁咳嗽或呼吸急促,可能营养液反流,要呼叫护士;三是“大便是否正常”,可询问护士排便情况,若排便次数超3次、大便呈水样或带黏液,可能不耐受营养液,护士会调整。家属观察是“补充”,护士会定时监测,但家属与患者相处久,更易发现细微变化。发现异常别慌张,第一时间找护士,不要自行调整,以免出问题。
第三步:做好“管道保护”,别让“营养线”出意外
营养管是患者“生命线”,移位、脱落或堵塞会影响营养供应并引发危险。家属虽不能操作管道,但做好“保护”可避免意外。首先,做到“不碰、不拽、不调整”。营养管从患者鼻腔引出后固定在脸颊,家属切勿触摸、拉扯,当固定贴出现卷边、脱落或营养管外露长度增加时,应立即告知护士。其次,“协助固定体位”。护士指导调整患者体位时按要求操作,肠内营养期间床头抬高30-45度可减少营养液反流。调整动作要轻,避免牵拉营养管。若患者烦躁抓管,轻按其手安抚,必要时请护士用约束带。另外,注意“别让管道沾到脏东西”。患者嘴角有分泌物时,用干净纱布轻擦,防止分泌物渗到营养管接口引发感染。
第四步:配合“效果监测”,帮患者“吃对营养”
肠内营养目标是让患者“吸收好、恢复快”,家属可配合护士观察判断营养效果,使护理更精准。可关注4个“直观信号”:一是精神状态,若患者从昏睡状态变为偶尔睁眼或有轻微反应,则说明营养可能已起作用;二是皮肤状况,若皮肤从干燥脱皮变得有弹性、嘴唇不再干裂,则说明营养补充可能已跟上;三是尿量,每天出入量平衡说明身体代谢正常;四是体重,重症患者初期可能减重,若体重不再下降甚至回升,说明营养补充到位,可定期询问护士患者体重。家属可主动与护士沟通,家属的疑问和观察有助于护士全面了解患者情况,使营养方案更贴合需求。
结语
给重症患者做肠内营养护理,家属并非“门外汉”,而是医护“好帮手”。清洁准备、观察耐受、管道保护、配合监测这4个步骤,无需复杂专业技能,却能为患者营养安全加“防护盾”。所以,家属不必焦虑、觉得“帮不上忙”,只要用心学、仔细做,多与护士沟通,就能与医护人员一同让“营养线”更安全有效,助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