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么办

宝宝发烧怎么办
作者:​罗兰   单位: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1002

宝宝为什么会发烧

发烧是机体免疫系统的 “防御信号”。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未成熟,病毒、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会升高体温抑制病原体活性。

常见诱因:感染性因素占 90% 以上,6 个月至 3 岁宝宝易因幼儿急疹突发高热(39℃以上),但精神通常较好。非感染性因素,如疫苗接种后低热(1-2 天)、出牙期轻度发热、环境过热导致的 “捂热综合征” 等。需注意,体温高低与病情轻重不一定成正比。有些宝宝 38℃但精神萎靡,可能比 39℃却活泼的宝宝更需关注。

正确测量体温

准确测量是判断病情的基础:工具:推荐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不建议用水银体温计。正常值:腋下 36-37.2℃,额温 35.8-37℃,耳温 36-37.5℃。口腔和直肠温度不适合婴幼儿。影响因素:测量前半小时避免进食、哭闹、洗澡或包裹过厚,以免读数偏高 0.5-1℃。

分级处理对策

按腋下温度采取阶梯式处理:低热(37.3-38℃),物理降温为主。解开过多衣物,保持室内通风(22-26℃),鼓励少量多次喝温水。不建议酒精擦浴或冰敷,温水擦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即可。中高热(38.1-39℃),观察精神状态。若玩耍、进食正常,先物理降温并监测;若烦躁哭闹,按剂量服退烧药。超高热(39℃以上),及时用退烧药,避免引发惊厥(尤其有热性惊厥史的宝宝)。用药后观察 1-2 小时,体温未降或升高需就医。

退烧药使用规范

用药时机:38.5℃不是绝对界限。宝宝因发热不适,38.2℃也可用药;精神好,39℃时也可暂不用。药物选择:只有两种适合儿童 —— 对乙酰氨基酚(2 个月以上)和布洛芬(6 个月以上)。二者效果相似,布洛芬持续 6-8 小时,但可能刺激胃黏膜,空腹建议选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按体重给药。对乙酰氨基酚每次 10-15mg/kg,布洛芬每次 5-10mg/kg。间隔:对乙酰氨基酚不少于 4 小时,布洛芬不少于 6 小时,24 小时内不超 4 次。

家庭护理要点

饮食:给清淡易消化食物。母乳喂养宝宝增加哺乳次数,保证水分摄入(脱水会致体温难降)。环境: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强光噪音。夜间发烧别穿太厚,用薄被盖腹部防着凉。观察:记录发烧持续时间、间隔及伴随症状,如皮疹、呕吐、腹泻、呼吸急促(<1 岁:>50 次/分钟;1-5 岁:>40 次/分钟)等,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必须就医的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诊:<3 个月婴儿体温≥38℃(免疫系统不完善,感染可能快速进展)。发烧超 3 天无缓解,或反复高热(24 小时超 4 次)。伴随危险症状: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剧烈呕吐、无法进食进水;尿量明显减少(脱水);皮疹伴高热。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宝宝。

常见误区

误区 1:“发烧会烧坏脑子”。只有体温超 41℃且持续数小时才可能损伤脑组织,普通感染极少达此温度。误区 2:“必须快速退烧”。强行降温可能掩盖病情,适度发烧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误区 3:“同时用多种退烧药好得快”。联合用药可能剂量叠加,增加肝肾负担,属危险行为。误区 4:“输液退烧快”。多数发烧为病毒感染,输液(抗生素)无效,还可能增加过敏风险。仅明确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用抗生素。

热性惊厥的处理

约 5% 宝宝会因高烧出现热性惊厥,家长要冷静:立即让宝宝侧卧,解开衣领,清理口腔分泌物(防窒息)。不要强行按压肢体或往嘴里塞东西。记录抽搐时间,超 5 分钟或反复发作,立即打急救电话。热性惊厥多在 1-3 分钟内缓解,预后良好,不会 “烧坏脑子”,但需后续就医排查病因。

总之,应对宝宝发烧的核心是 “观察精神状态 + 科学护理”。家长不必因低热过度紧张,也不能对高热掉以轻心。无法判断时及时咨询儿科医生,结合宝宝年龄、病史和症状综合评估,让退烧更安全有效。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