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可忽视的“心脏杀手”

认识不可忽视的“心脏杀手”
作者:陈晓丽   单位: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77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当前,冠心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冠心病就像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很多人把它的早期信号当小毛病,总想着 “等下次” 再处理,可这一 “等”,往往就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变成了终身遗憾。

什么是冠心病

通俗而言,我们的心脏就像一个不停工作的 “水泵”,而冠状动脉就是给这个水泵供血的水管。当血管壁上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慢慢堆积,形成像水垢一样的斑块,血管就会变窄,甚至堵塞。这时候,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就会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这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如果斑块突然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彻底堵死血管,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短短几分钟就能危及生命。

很多人以为冠心病只有 “胸口痛” 这一种症状,其实它的表现远比想象中复杂。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有压榨感、闷痛感,就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还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甚至蔓延到颈部、下颌。但更危险的是那些不典型症状,有人会莫名牙痛,吃了止痛药也没用;有人觉得嗓子发紧,像被绳子勒住;还有人上腹痛、恶心,误以为是胃病;甚至有老人只是浑身乏力、出冷汗,没有明显痛感。这些容易被混淆的症状,正是冠心病迷惑人的手段,也是很多人一次次把就医推到“下次”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是冠心病的 “高危人群”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且控制不佳;长期吸烟,包含二手烟;肥胖,尤其是肚子大的腹型肥胖者;饮食重盐重油、生活习惯不规律、不爱运动;有冠心病家族史;年龄超过40岁,尤其是高龄男性群体。若符合以上任意选项,就要提高警惕,引起重视,预防冠心病突发。

冠心病该做哪些检查

首先可以做心电图,这是最基础的检查,简单又便宜,能初步判断心脏是否缺血。如果平时症状不明显,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让心脏工作起来,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要是想更准确地了解血管情况,冠脉造影是金标准,它能清晰看到冠状动脉堵了多少、堵在哪个位置,帮医生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确诊冠心病后,该如何治疗

治疗冠心病,从来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病情分阶段应对。轻度狭窄的患者,通过药物就能控制,比如,吃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用降脂药稳定斑块,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如果血管堵得比较严重,可能需要放支架,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让血液重新流通。要是多支血管都有严重病变,就可能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但无论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干预都是基础。日常生活中,必须戒烟限酒,少吃油炸、腌制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每天坚持 30 分钟快走、慢跑、打太极等中等强度运动,还要控制体重,把血压、血糖、血脂都降到正常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不是 “老年人专属病”,近年来越来越多30-40岁的年轻人因长期熬夜、吸烟、高油饮食被确诊。它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们对它的忽视,把偶尔胸闷当成没休息好,把短暂胸痛说成小毛病,总想着等下次再去看。可心脏的求救信号不会等你,一旦血管完全堵塞,留给抢救的时间只有黄金 120 分钟,每耽误 1 分钟,就有大量心肌细胞坏死,而这些坏死的细胞,永远无法再生。

所以,别再对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视而不见。如果你是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相关体检,如果出现胸痛、胸闷、莫名牙痛等症状,别犹豫,立刻去医院。就算没有症状,也别忘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毕竟对冠心病这个心脏杀手来说,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千万别让“等下次”,变成一辈子的遗憾。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