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老不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教你远离鼻塞流涕困扰

鼻炎老不好?中西医结合护理,教你远离鼻塞流涕困扰
作者:曾艳萍   单位:绵阳市中医医院
169

“每天早上起来就打喷嚏、流清涕,鼻子堵得没法呼吸”“一到换季,鼻炎就犯,吃药也只能管几天”—— 鼻炎反复发作的痛苦,困扰着近三成国人。无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单纯依赖药物缓解症状,往往治标不治本。其实,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从病因控制、体质调理到日常防护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摆脱鼻塞流涕的长期困扰。

一、先辨类型:西医告诉你 “鼻炎为何老不好”鼻炎并非 “单一疾病”,不同类型的鼻炎,复发原因截然不同,需先明确类型才能对症护理:

1. 过敏性鼻炎:过敏原是 “隐形导火索”多由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很多人只在发作时用抗过敏药,却没找到并避开过敏原,导致反复发病。建议到医院做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明确后针对性规避:

• 尘螨过敏:每周用 55℃以上热水清洗床上用品,使用防螨床垫、枕套;

• 花粉过敏:春秋季花粉浓度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戴 N95 口罩和护目镜,回家后及时冲洗鼻腔、更换衣物;

治疗上,发作期可遵医嘱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剂)减轻炎症,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症状,但需避免长期滥用,以免引发药物性鼻炎。

2. 慢性鼻炎:鼻腔黏膜 “慢性损伤” 是根源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长期鼻塞(如鼻中隔偏曲)、空气污染刺激引起,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黏液性鼻涕,受凉或劳累后加重。这类鼻炎的核心问题是鼻腔黏膜长期充血、水肿,自我修复能力下降。除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滴鼻液,连续使用不超过 7 天)缓解鼻塞,更需通过护理修复黏膜:

• 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天 1-2 次,清除鼻腔分泌物和污染物,减轻黏膜刺激;

• 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室内可放置加湿器(湿度保持 50%-60%),减少黏膜干燥损伤。

二、体质调理:中医教你 “从根上改善”中医认为,鼻炎反复发作与体质虚弱密切相关,如肺气虚者易受风寒侵袭,脾肾阳虚者易生湿浊,需通过调理体质减少复发:

1. 辨证施养:不同体质对应不同调理法• 肺气虚型(遇风打喷嚏、流清涕、怕风怕冷):可常喝黄芪防风茶(黄芪 10g、防风 5g、生姜 3 片煮水),补肺益气;平时多做 “鼻功”:用食指轻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 1 分钟,每天 3 次,促进鼻部气血流通;

• 脾肾阳虚型(鼻涕清稀量多、手脚冰凉、大便稀溏):可食用山药羊肉粥(山药 20g、羊肉 50g、大米熬粥),温补脾肾;睡前用艾叶、生姜煮水泡脚 15 分钟,水温以 40℃左右为宜,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

2. 外治疗法:简单易行的中医护理• 艾灸:每周 2-3 次,艾灸足三里(膝盖下 3 寸)、肺俞(背部第 3 胸椎旁开 1.5 寸),每次 10 分钟,借助温热刺激增强免疫力,尤其适合虚寒体质者;

• 中药熏鼻:取辛夷花、苍耳子各 5g,用开水冲泡后趁热熏鼻,每次 5 分钟,能通利鼻窍,缓解鼻塞(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三、日常护理:这些 “细节” 决定康复效果无论是哪种鼻炎,日常护理的 “细节” 都直接影响复发频率,尤其要注意以下 3 点:

1. 避免 “伤鼻” 行为• 不要用力擤鼻涕:捏住一侧鼻孔轻轻擤,避免两侧同时用力,防止鼻腔压力过大损伤黏膜,甚至引发中耳炎;

• 少用手挖鼻孔:指甲中的细菌易导致鼻腔感染,若鼻腔干燥不适,可涂抹医用凡士林滋润。

2. 增强免疫力是 “根本”• 规律运动: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 3-4 次,每次 30 分钟,能增强肺功能和抵抗力,减少鼻炎发作;

•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橙子、西兰花)和富含 Omega-3 的食物(如深海鱼),避免过多食用生冷、辛辣食物,减少对鼻腔黏膜的刺激。

鼻炎的康复是 “慢功夫”,西医的优势在明确病因、快速缓解症状,中医的价值在调理体质、减少复发,二者结合才能形成 “防治闭环”。记住,鼻炎老不好并非 “不治之症”,只要找对类型、用对方法、做好护理,就能逐步摆脱鼻塞流涕的困扰,让呼吸重新变得顺畅自在。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