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分寒热 选对才有效

治咳嗽分寒热 选对才有效
作者:樊澄宇   单位:仪陇县复兴中心卫生院
31

在日常生活中咳嗽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症状,很多人在出现咳嗽后会自行服药,但是由于不清楚咳嗽的类型导致咳嗽久治不愈。

一、【揭秘】什么是寒咳和热咳?

(一)寒咳

寒咳主要发生在气温骤降、寒冷季节以及淋雨受寒之后,从中医角度来看是寒邪侵入人体中导致个体的肺气被束缚出现的症状。个体患有寒咳后咳嗽声音较重,同时痰液较为清稀呈白色,会夹杂着一些泡沫。个体会出现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以及打喷嚏等症状,部分个体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肢体酸痛、咽喉发痒等。

(二)热咳

热咳多见于春季或者是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或者气温较高的季节,从中医角度来看则是热邪侵入个体肺部造成的症状。热咳与寒咳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热咳患者的咳嗽声音比较高亢,痰液粘稠多为黄色,痰液在咳出时较为不易,同时伴有一定的发热、有汗出汗不畅等症状。此外,患者还会出现鼻塞流黄涕、咽喉肿痛的情况。

二、【危害】热咳与寒咳带来的危害

(一)热咳的危害

热咳若是痰液较为粘稠难以咳出,那么这些痰液很容易将个体的气道阻塞,使得个体无法通畅呼吸,引发哮喘或者导致急性哮喘出现。个体若是长期热咳,容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若是长期热咳则会导致个体出现慢性支气管炎,一旦热咳反复发作则会影响个体肺功能的正常运行。同时热咳容易降低个体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长期热咳容易导致个体疲劳、注意力下降,甚至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况。

针对特殊人群,儿童群体的热咳容易导致患儿出现高热惊厥,或者是由于剧烈的咳嗽导致患儿呕吐;老年群体的热咳容易导致患者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了住院的风险。

(二)寒咳的危害

寒咳能够导致个体引发支气管痉挛,加剧咳嗽和喘息。寒咳的痰液较为稀薄,但是数量很多,很容易阻塞个体的小气道,容易引发个体肺不张后呼吸衰竭,这种在婴幼儿群体中较为常见。个体若是长期寒咳则可能会转为慢性咳嗽,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则会影响肺气宣发。同时,个体长期寒咳容易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会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针对体质虚弱群体,寒咳能够诱发或加重阳虚体质,例如长期畏寒、乏力、疲劳等;针对慢性病群体,例如糖尿病患者患有寒咳则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糖出现波动,增加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术后患者群体若是出现寒咳则可能引发咳嗽性昏厥,同时还会增加跌倒或者伤口裂开的风险。

三、【真相】导致寒热咳出现的“推手”

寒咳的“推手”为外感寒邪。咳嗽分寒热,找准背后“推手”,才能精准施治。在冬季或气温骤降时个体没有做好保暖则会使得寒邪侵入到机体中,引发咳嗽。此外,过量饮食、生冷食物也是导致寒咳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咳的“幕后黑手”则是外感热邪或内有积热。在夏季或气候炎热时,个体若是饮食不节制、食用了过量的辛辣油腻食物则会在体内聚热。这些内热若是无法及时的消散则会侵入到个体的肺部中引发咳嗽。此外,个体若是长期处于志情失调、肝郁化火的状态中也会引起火热内生,出现了热咳的症状

由此可见,了解寒热咳出现的“推手”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更好的预防咳嗽。例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等,若是患上咳嗽可以根据咳嗽的寒热属性进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从而早日恢复健康。

四、【行动指南】如何预防和应对热寒咳?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应四季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或者过热。在饮食上要根据自己的不同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其中寒咳患者需要少吃生冷食物,热咳患者则要远离辛辣、油腻、煎炸食物。个体要积极加强体育锻炼,通过慢跑、散步等促进血液流通,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除此之外,要定期打扫居住环境,减少灰尘、霉菌等过敏源,从而降低出现咳嗽的几率。

个体出现寒咳后若是症状比较轻可以饮用姜糖水驱寒,可以用热水泡脚,通过泡脚帮助身体出汗排出寒邪。若是寒咳比较严重,出现了咳嗽频作、痰白清稀、畏寒肢冷等症状,可以通过医生指导用药实现止咳。

个体出现热咳后若是症状较轻可以饮用川贝雪梨汤,多食用冬瓜、苦瓜等清热食物。若是热咳的症状比较严重,同时伴有咳嗽剧烈、痰黄黏稠、咽喉肿痛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嘱进行用药。

2025-08-26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