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唇里的“小泡泡”之黏液腺囊肿

嘴唇里的“小泡泡”之黏液腺囊肿
作者:张妮 张亚南 赵欣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181

会不会在某天突然发现嘴唇上长了个突出来的“小泡泡”,有时候会变大,有时候又变小,老是忍不住想去舔一口。这个“小泡泡”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黏液腺囊肿。

黏液腺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黏液腺囊肿较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黏膜下分布有很多能分泌黏液的小腺体,其开口位于口腔内。当腺体出口处有损伤或者阻塞导致黏液不能够正常排出时,黏液就会不断蓄积并将腺体撑大,久而久之就在嘴唇表面形成一个鼓起来的“小泡泡”,让人觉得十分担心,但黏液腺囊肿是良性的,也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什么危害,主要是因为我们口腔里的小唾液腺“生病”了。

得了黏液腺囊肿会咋样

1.嘴唇里长了个小“泡泡”:多长在下嘴唇、舌头侧边、脸颊里面,黄豆至樱桃大小,呈现为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泡,摸起来软软的、滑滑的,边界清晰。

2.口水变多了:黏液腺“受伤”后,分泌功能会有点“乱套”,口水分泌突然变多。

3.偶尔有点疼:虽然黏液腺囊肿一般不痛,但如果它被咬破或者感染了,可能会有点疼。特别是当它接触到酸、辣的食物时,会感到刺痛。

4.反复“冒泡”:这个囊肿很容易被咬破,破了之后会流出像蛋清一样透明黏糊糊的液体。等伤口愈合了,又会重新形成“泡泡”。

5.吃饭有点费劲:如果囊肿长在咀嚼肌附近,体积较大,可能会影响咀嚼,吃东西的时候就会有点困难。

为啥会长黏液腺囊肿呢

黏液腺囊肿的出现,其实和很多因素有关:

1.腺体不小心受伤了:比如咬嘴唇、咬舌头,或者下前牙老是摩擦舌头,把黏液腺弄破了,就容易形成囊肿。

2.口腔里有“坏东西”:口腔里要是有细菌、病毒或者真菌感染,引发炎症,就会让黏液腺的管道堵住,形成囊肿。

3.可能是遗传的“锅”:有些黏液腺囊肿可能跟基因突变有关,具有遗传性。

4.免疫力“掉链子”:要是免疫力下降,比如得了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这些病,也会让黏液腺的管道堵住,功能异常。

5.生活习惯不好:长期吸烟喝酒或者不喜欢刷牙,口腔卫生习惯差,是容易患黏液腺囊肿的。

黏液腺囊肿咋治呢

治疗的方法也比较多,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和症状选择治疗方案。

1.小囊肿可以等等看:如果囊肿比较小、没有啥不适感的话,可以不用治疗先观察一下,囊肿自己消退就不用治疗了。

2.碘酊治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小朋友及不愿意做手术的人群,医生用注射器先将囊肿内部液体抽出,然后注入碘酊,待2~3分钟后将其抽出来,即可起到让腺体“长疤”的效果,囊肿就慢慢痊愈消失了。

3.激光治疗:对于比较表浅和较小一些的囊肿而言,运用激光高能量光束即可使之“蒸发”。因为其为非接触性的治疗方法,因而创伤小、不出血、痛感轻且手术时长短。

4.手术治疗:这应该就是最“靠谱”的方式了,特别是对于囊肿较大或反复发作的情况。手术方法是切除囊肿的同时,将周围累及的腺体组织一并切除,如果切除干净,一般就不会复发。

如何预防黏液腺囊肿

预防黏液腺囊肿的方法也不难,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别咬嘴唇、咬舌头:损伤黏膜及腺体的坏习惯要改掉。

2.吃东西要讲究:不要吃太糙、太硬和太辣的食物,以免刺伤口腔黏膜。经常喝水、多吃点酸性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

3.做好口腔清洁:早晚刷牙,使用软毛小头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学会使用牙线和冲牙器,去除软垢和菌斑。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

4.增强免疫力:多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增强身体抵抗力。免疫力强了,口腔里的细菌就不容易“作乱”,黏液腺囊肿也就不太容易出现了。

5.运动时戴牙套:佩戴好运动防护牙套,避免运动时磕碰到自己的嘴唇。

结语

黏液腺囊肿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它是一种很常见的口腔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伤害。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发现口腔里有这样的“小泡泡”,不要慌,及时就医解决问题。愿大家牙齿洁白坚固,嘴唇无异物。

2025-08-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