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16
 5416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肝肾不足、气血瘀滞、寒湿痹阻有关。功能锻炼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锻炼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腰背肌肉力量,改善腰椎柔韧性。下面我们介绍几种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
1.肝肾不足
中老年人出现肝肾亏虚,表现为肾精不足、肝血亏耗。当肝肾两脏功能衰退时,筋骨失去滋养,影响腰椎间盘的营养供应,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弹性减弱,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2.气血瘀滞
因长期保持久坐姿势、频繁弯腰或突发腰部扭伤等因素,造成腰部气血运行受阻,引发腰部疼痛,可能会出现下肢放射痛。
3.寒湿痹阻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腰部反复受凉,风寒湿邪侵袭腰部经络,引起腰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紧张,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负荷,严重者出现腰部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锻炼方法
根据腰椎间盘病程不同,划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针对三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功能锻炼方法。
1.急性期功能锻炼
踝泵运动
作用:促进下肢气血运行,通过轻度活动预防肌肉萎缩,不增加腰部负担。
动作:仰卧于平面上,双腿伸直,缓慢向上勾起脚尖,保持5秒;再伸直脚尖,保持5秒;最后,以踝关节为中心,做360°环绕,每分钟环绕30次,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持续5分钟。
频次:每组重复10-15次,每日3-4组。
深呼吸练习
作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身体放松,缓解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感知。
动作:仰卧位,双手放在腹部,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3秒,感受到腹部的紧张感。之后,再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2秒。
频次:每组重复10次,每日3组。
2.缓解期功能锻炼
桥式运动
作用:适用于肝肾亏虚型,增强核心力量,补肾壮腰,改善腰椎稳定性。
动作:仰卧位,双膝屈曲,脚距与肩同宽,双手放于身体两侧,向上缓慢抬起臀部,使膝盖、臀部、肩膀处于一条直线,保持5-10秒后,之后缓慢放下臀部。
频次:每组重复10-15次,每日3组。
飞燕式
作用:适用于气血瘀滞型,疏通腰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瘀滞引发的腰痛。
动作:俯卧位,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缓慢向上抬起头部、胸部及下肢,如飞燕状,保持5-10秒后放下。
频次:每组重复10-15次,每日2-3组。
鸟狗式
作用:增强核心力量,改善腰椎协调性。
动作:跪姿,双手掌撑地,腰背平直,缓慢抬起一侧手臂与对侧腿,使手臂和腿平行于地面,保持3秒。之后,换另一侧动作。
频次:每组4-5次,每日2组。
3.稳定期功能锻炼
八段锦—“双手攀足固肾腰”
作用:固肾壮腰,改善腰椎柔韧性,预防腰椎疾病复发。
动作:站立位,双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臂向上举起,掌心相对;双手下按至胯部,向前平举,再向上,掌心向前,转掌,掌心相对,下落至乳根穴处,掌心旋转向上;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经脚背至脚趾,两膝挺直,保持5秒,之后缓慢起身。
频次:每组重复5-10次,每日1-2组。
五禽戏—“鹿戏”
作用:适用于寒湿痹阻型,促进腰部气血运行,疏通腰部经络,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动作:两膝微屈,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两手握空拳向右侧摆起,目视右拳;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右腿伸直,同时重心移至左腿,两拳成“鹿角”向左摆动,右臂向上、向左、向后划弧;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翘起,两手由鹿角向上、向右、向下划弧;两手变为握空拳自然落下,恢复起始状态,换另一侧重复动作。
频次:每组重复5-10次,每日1-2组。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锻炼需遵循分期辨证、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适合病情和身体状况的锻炼方法。急性期以轻度活动为主,缓解期增强核心力量,稳定期提升腰椎柔韧性,通过坚持锻炼,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状,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