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

儿童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
作者:​杨开秀   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妇幼保健院
10

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长。然而,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意外伤害的风险无处不在。据统计,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首要原因。许多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事发后的“黄金几分钟”内,家长因慌乱而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

首要原则:冷静、评估、呼救

在展开任何急救措施之前,请务必牢记三个核心步骤——

保持冷静:您的慌乱会传染给孩子。深呼吸,迅速镇定下来,您是孩子此刻最大的依靠。

评估环境与伤情:快速观察环境是否安全(如是否有继续跌落、触电风险),然后初步判断孩子的意识、呼吸和出血情况。

紧急呼救:对于严重伤情(如大出血、昏迷、呼吸困难、疑似骨折等),在进行初步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

跌倒/碰撞:警惕头部外伤与骨折。轻微擦伤、淤青——处理: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碘伏棉签由内向外消毒。24小时内冷敷淤青处(毛巾包裹冰袋)15分钟,以减少肿胀;24小时后可热敷。疑似骨折/扭伤——症状:剧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处理:切忌揉捏或复位!用硬纸板、书本等作为临时夹板,固定受伤肢体的上下两个关节,避免移动。冷敷,并尽快送医。头部撞击——警惕:即使无伤口,也需密切观察24~48小时。

需立即就医的“红色警报”:意识丧失;频繁呕吐;嗜睡、难以唤醒;异常烦躁或哭闹;耳鼻流液;瞳孔大小不一;抽搐。出现任何一项,立即送医。

烫伤: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错误方法(如抹牙膏、酱油)会造成二次伤害。冲:立即用流动的冷水持续冲洗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脱:小心脱去或剪开衣物。若衣物粘连,保留粘连部分,剪开周围。泡:疼痛明显处可在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覆盖伤口。送:严重烫伤(面积大于孩子手掌、或在头面、手脚、关节等部位)经处理后必须送医。

异物窒息:生死时速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常见于误食坚果、果冻等。对于1岁以下婴儿:结合“背部叩击”与“胸部冲击”;将婴儿脸朝下,俯卧于前臂,头低脚高;用另一手掌根,在婴儿肩胛骨中间用力叩击5次;如未排出,翻转婴儿,面朝上,头低脚高,用两指快速按压胸部正中5次;重复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同时让人拨打120。对于1岁以上儿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站于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放在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用力快速向后上方冲击腹部;持续冲击,直到异物吐出或意识丧失(需立即心肺复苏)。

鼻出血:正确的止血姿势。错误做法: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引起呛咳或误吸)。正确做法——坐直前倾:让孩子坐下,头部前倾;捏住鼻翼:捏住鼻子软的部分,持续压迫10~15分钟;张口呼吸:用嘴呼吸;冷敷:冰袋冷敷鼻根和前额;若15分钟后仍血流不止,需就医。

误服毒物/药品:切勿盲目催吐。首要原则:判断吃了什么、多少、何时。带上残留物立即就医。绝对禁止:不要催吐! 误服强酸、强碱(如洁厕灵)、石油类产品(如汽油)时,催吐会造成二次灼伤。可以做的:可少量饮用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但需遵医嘱。

家庭急救箱:您的安全后盾

建议常备以下物品,并放在儿童无法触及之处——消毒用品:碘伏棉签、75%医用酒精、生理盐水。包扎工具:无菌纱布、创可贴、医用胶带、弹力绷带。工具:自动防噎仪、圆头剪刀、镊子、一次性手套、冰袋。药品:儿童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抗过敏药、烫伤膏。其他:急救手册、紧急联系卡。

孩子的安全无小事。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参加由红十字会等权威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才能在危急时刻沉着应对,化险为夷。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