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道“安检”
作者:罗洋   单位:泸州市妇幼保健院(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3

当您小心翼翼抱着刚出生的宝宝走出产房,沉浸在初为父母的巨大喜悦中时,您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柔弱的小生命,在出生后短短几天内,将经历一场至关重要的“安检”。这并非机场或车站的例行检查,而是关乎孩子一生健康与智力发展的生死防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而今天,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这场安检中最需要揪出的“头号隐形威胁”之一:苯丙酮尿症(PKU)。

为什么说它是“隐形威胁”

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可能完全健康,能吃能睡,和正常婴儿无异。家长和医生单凭观察,根本无法发现任何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体内的苯丙氨酸(Phe)及其异常代谢产物慢慢积累,通常在出生3-4个月后,相关症状才开始显现。

首当其冲的是大脑。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像毒药一样侵蚀着神经细胞,导致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智力发育落后甚至严重智力低下。伴随而来的还可能有:小头畸形、癫痫发作、行为异常(如多动、自闭样症状)、毛发变黄、身上有特殊的“鼠尿味”等。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一个原本拥有无限未来的孩子,人生轨迹将被彻底扭曲。

揪出“元凶”:简单的一滴血

PKU的本质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孩子需要从父母双方各遗传到一个致病基因才会发病。其根源在于肝脏内一种关键的酶——苯丙氨酸羟化酶——活性严重缺乏或完全缺失。这导致食物中的苯丙氨酸(一种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需从日常膳食中获取)无法被正常代谢转化为酪氨酸,从而在体内异常蓄积,达到毒性水平,进而损伤大脑和其他器官。揪出这个“隐形杀手”的关键,就在于出生后的那场“安检”——新生儿足跟血筛查。

筛查的时机是在出生72小时后,充分哺乳(至少喂奶8次),让宝宝体内有足够的蛋白质代谢物,此时采集足跟血最为准确。过早采血可能导致假阴性。医护人员只需在宝宝足跟轻轻扎一下,将几滴血液滴在特殊的滤纸片上即可,对宝宝的创伤极小。通过检测滤纸血片中的Phe浓度来进行筛查,浓度升高,则提示可能为PKU。这时需再次采血复查,若Phe浓度仍高于正常值,则高度怀疑是PKU,需尽快做确诊检查(基因检测和其他辅助检查)。

改写命运:早筛早治,人生大不同

揪出PKU仅仅是第一步,真正改写孩子命运的,是紧随其后的早期诊断和终身治疗。因此,一旦筛查阳性,应尽快进行诊断。确诊后,尽早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的核心原则是严格限制Phe的摄入,将血Phe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听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却是一场需要极大毅力和科学知识的“马拉松”。

低Phe饮食是目前PKU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饮食治疗包括3个方面,即限制天然蛋白质的摄入,补充不含Phe的氨基酸混合物和食用低蛋白食品。普通奶类(母乳、普通配方奶)、肉、蛋、鱼、豆制品、坚果等富含天然蛋白质的食物必须严格限制或禁止。患儿需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这些特制奶粉或蛋白粉去除了苯丙氨酸,同时提供了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其他氨基酸、能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此外,患儿后续还需食用低蛋白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谷类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种饮食管理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贯穿患儿一生。即使在成年后,仍需严格控制,以保护大脑功能和预防其他并发症。在这个过程中,患儿需定期监测Phe,以调整饮食结构,避免Phe浓度过高或过低。PKU患儿只要能够在早期进行筛查和诊断,并尽早开始治疗且长期坚持,完全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结语

宝宝出生后的那道“安检”——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看似简单的一滴血,背后却承载着一个生命乃至一个家庭的整个未来。这滴足跟血,是孩子人生起跑线上最坚实的守护。

筛查只是起点,坚持治疗才是通往希望的桥梁。每一位父母都有责任,为孩子牢牢抓住这个重获健康命运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新生命扫除“隐形杀手”的阴霾,守护他们绽放应有的光彩。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