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脾胃 做自己的健康投资人

养护脾胃 做自己的健康投资人
作者:​袁丽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24

中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中蕴含的,正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千年智慧:脾胃理论最早源自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金元李杲(李东垣)明确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核心地位;现代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了五脏相关理论,强调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联性,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脾胃轴心的学术思想。脾胃相表里,常并称为“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滋养五脏六腑,营养四肢百骸。脾胃一伤,好比一台机器的核心轴坏了,其他零件(脏腑)都会跟着出现问题。养好脾胃,其本质就是在为我们全面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养护脾胃,守护健康呢?

首先,需要自查一下:您的脾胃向您发出“求救信号”了吗?如果常有以下困扰,那就需要及时关注您的脾胃健康了。

1.食欲方面:没胃口,吃一点就饱,或特别能吃却依然消瘦。

2.消化方面:腹胀腹痛,饭后尤其明显,容易拉肚子或便秘。

3.体态方面:要么怎么吃都不胖,肌肉松弛,要么喝凉水都长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4.精神方面:总感觉没精神、少言懒语、没力气。

5.面色方面:面色发黄,黯淡无光,唇色苍白。

6.舌头方面: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厚腻。

其次,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牢记“331”法则。具体内容如下:

1.三少。(1)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寒凉伤脾胃,蟹、绿豆、冷饮等这类食物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2)少食肥甘厚腻食物:如肥肉、甜食以及油炸食品等,过度摄入会导致湿邪困扰、肥胖等,影响脾胃消化。(3)少操心:别让思虑伤了脾。忧思、焦虑等会影响气的运行,导致气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有心事就吃不下饭或出现胃痛的原因。学会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适当运动,对脾胃健康非常有益!

2.三多。(1)多摩腹:每天睡前或起床前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摩腹,5~10分钟,重点按摩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约肚脐直上5横指宽度)。摩腹方向建议:对于没有明显便秘或腹泻的普通人,可以采用“先顺后逆”或“顺九逆六”调和方法,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如果平时有轻微便秘,可以顺多逆少(如顺36圈,逆24圈),如果脾胃偏弱,容易拉肚子,则可逆多顺少。

(2)多按摩小腿两侧。①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健脾三穴。三阴交:足内踝尖直上四横指(约3寸处),在胫骨内侧缘。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胃肠不适,此穴孕妇禁用。阴陵泉:沿着三阴交,从骨头的后缘一直往上推,推不动的地方,就是阴陵泉。可调节脾胃功能,改善体内水液代谢,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地机(别名脾舍):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可调理脾胃,健脾益气,缓解食欲不振、腹泻不适等症。辅记歌诀:健脾三穴膝内侧,太阴脾经一线牵;地机阴陵三阴交,健脾利湿行气血。

②小腿外侧,足阳明胃经胃肠三穴。《内经》记载“合治内腑”:六腑为中医理论中的六个传化水谷的器官,包括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而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则分别为胃、大肠、小肠之下合穴。

足三里:坐位或仰卧位屈膝,找到膝盖下方外侧的凹陷,即“犊鼻”穴,下四横指宽度(约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该穴为公认的养生穴、健脾胃大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提升机体整体健康水平。

上巨虚:足三里下约四横指(犊鼻穴下6寸),可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和排便功能,改善腹胀、便秘、腹泻症状。

下巨虚:上巨虚下约四横指(犊鼻穴下9寸),可调理肠胃功能,改善腹泻、便秘、肠鸣等不适。

辅记歌诀:胃肠三穴三六九,膝眼之下里巨虚;共增免疫调肠胃,胀秘泄泻皆赶跑。

按摩方法:每穴按揉3~5分钟,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按揉时间:每日辰时(07:00—09:00)胃经当令,此时按揉胃肠三穴最佳;巳时(09:00—11:00)脾经当令,此时段按揉健脾三穴最佳。

多做一个动作:双手托举调脾胃(该动作为零碎时间简易版,条件若允许,推荐打八段锦或太极拳更佳)。具体方法如下——

自然站立,双臂下垂,掌心朝内,置身体两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合十交叉,循腹部脾胃经路线,缓慢托举向上,迎随吸气,打开胸腹,在膻中穴翻转手心朝上继续上举。至双上臂伸直,缓慢呼气,下沉胸腔,感受轻柔按摩脏腑。

配合呼吸,维持双上臂托举,开始左右各旋转牵拉侧腹部30次,疏肝理气。

配五音疗法:播放宫音,入脾,健脾胃、促消化,缓解焦虑。

特别提示——肩颈僵硬、肩周炎患者:上举手臂不必完全伸直,以“无痛”为原则,避免强行抬高手臂;腰椎病患者不宜进行旋转动作,改为直接托举,随着呼吸,打开胸腹下沉胸腔,感受按摩脏腑即可。

3.一注意。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定时定量规律三餐,每餐七分饱,给脾胃留有余地,避免“暴饮暴食”和“饿过头”,食物宜杂不宜偏,宜细嚼慢咽。起居有常,给脾胃规律的生活节奏,避免熬夜,避免久坐,适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脾胃运化。

脾胃是健康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它看似平凡,实则滋养着人体健康的命脉;它无声地工作,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我们生命所需要的能量。珍视脾胃,就是珍视我们自身的生命力。然而,养护脾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需要像对待一位老朋友一样,日日关怀,细心呵护,时时关注,及时应对。健康无价!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认识到脾胃保健的重要性,从今天起,用心倾听身体的信号,用一碗温暖的小米粥代替冰凉的奶茶;用一次愉快的散步化解久坐的疲惫;用一首您喜爱的音乐化解忧思等不良情绪。脾胃和,则五脏安,五脏安,则百病难侵!让我们为自己和家人,从点滴生活做起,养好脾胃,守好五脏,做自己健康的长远投资人。

温馨提示:本文旨在科普与保健,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严重不适,请及时就医。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