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健康不容忽视 警惕宫颈癌

晚年健康不容忽视 警惕宫颈癌
作者:吴海静   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
2141

最近,我们医院收治了一名80多岁的老太太,她因为宫颈癌导致阴道大出血,情况非常危险。医生们竭尽全力试图止血,但是纱条填塞等方法都无效。最后,我们紧急进行了介入手术,通过堵塞子宫血管来止血。我们了解到,老人出现症状已有两年,但因孤独和那句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不愿给子女添麻烦”,她一直默默忍受,直到身体再也无法支撑。这个故事并非孤例,它敲响了警钟:在我们期盼父母“岁月静好”的晚年里,宫颈癌这个“沉默的杀手”,正因我们的忽视和她们的沉默,留下本不该有的伤痛。

晚年防治的常见误区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且有完善防治措施的癌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宫颈癌,也可以通过宫颈癌筛查发现早期病变。但它为什么总在老年群体中“悄然”发展至晚期?这背后是几个根深蒂固的误区,既有认知的偏差,也有情感的壁垒。

1. 错误的疾病观念:“都一把年纪了,怎么会得这个病?”

许多老人认为自己没有性生活或生活不频繁,就不会得宫颈癌,或者因为症状不明显(如老年人同房后出血的概率低)而认为自己没问题。然而,导致宫颈癌的元凶——HPV病毒,可能在几十年前就已潜伏体内。随着年岁增长、免疫力下降,这些“沉睡”的病毒就可能被“激活”。因此,是否绝经、有无症状,都不是安全的“护身符”。

2. 根深蒂固的忍耐与恐惧:“这点不舒服,熬一熬就过去了。”

很多老年人经历过艰苦岁月,习惯了“熬”过各种不适,常常将身体的异常视为衰老的常态。同时,她们对妇科检查怀有本能的紧张、尴尬甚至恐惧,因此极少主动体检,即便发现小问题也可能因害怕而不再复查。这种“忍耐的习惯”与“就医的恐惧”交织在一起,成了延误病情的最大心理障碍。

3. 信息与陪伴的双重缺失:“有事了,也不知道找谁说。”

许多独居老人缺乏家人的日常陪伴,她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挂号、不了解医院布局,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身体不适的人。加上视力下降、不熟悉智能手机,她们很难接收到有效的健康科普知识。这种信息上的隔绝和情感上的孤独,让她们在面对疾病时孤立无援,只能被动地等待,直到身体彻底垮掉。

预防宫颈癌需家人关爱与行动

事实上,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癌症。国际上已经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从病毒感染到发生宫颈癌,大约需要10年的时间。老年女性完全可以通过每3至5年一次的宫颈癌筛查来发现病毒感染或癌前病变,从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因此,老年女性的定期妇科检查至关重要。

防治之策妇科检查勿忘

最后,作为子女,我们要意识到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多问问老人是否感到不舒服,定期陪伴他们去医院做体检,不要忽视妇科检查。如果老人出现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在与家人的沟通中,我们可以巧妙地传递正确的疾病观念,例如“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控制的”、“早发现早治疗”,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自身症状和不适,及时就医检查。

别让沉默成为亲情最大的隔阂,别让“怕麻烦”成为阻碍健康的围墙。我们诚挚期盼,所有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幸福美满的晚年!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