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这个词越来越常见,不少人看到后会忧心忡忡:这个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手术吗?此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就成了判断结节性质的“火眼金睛”。
什么是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术是一种通过细针(比头发丝还细)抽取甲状腺结节内细胞,再通过病理检查判断结节性质的微创检查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针,在超声监视下精准刺入甲状腺结节,取出少量细胞样本,送到病理科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为什么需要“超声引导”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周围有气管、食管、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结构,而甲状腺结节往往体积较小,有些甚至位置较深或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如果盲目穿刺,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穿刺不准,取不到有效组织样本,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等,引起出血、疼痛等并发症。
而超声引导就像给医生装上了“透视眼”,能实时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让医生精准地将穿刺针送到结节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哪些人需要做这项检查
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需要进行穿刺。根据《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专家共识(2018版)》,符合以下情况建议进行穿刺:直径>1cm且超声提示恶性征象(如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1、边界不规则等);直径<1cm,但有高危因素之一(如超声提示结节恶性征象或颈部淋巴结异常、童年期有颈部放射史、甲状腺癌家族史、血清降钙素异常升高等);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需要明确性质。
检查过程会很痛苦吗
很多人担心穿刺会很痛,其实不必过于紧张。整个检查过程通常只需10-20分钟,具体步骤如下: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颈部稍微后仰,充分暴露甲状腺部位;对患者颈部皮肤进行消毒、局麻(部分情况也可不麻醉,因细针痛感轻微);在超声实时引导监视下,将一根直径仅0.6mm(比头发丝还细)的穿刺针经皮肤刺入目标结节,快速提插3-5下,抽取少量细胞样本,立即涂片固定,送细胞病理学检查;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几分钟,防止出血。
穿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酸胀或刺痛,类似于打针的感觉,大多数人都可以忍受。检查结束后,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正常活动,少数人可能会出现颈部轻微肿胀或疼痛,通常1-2天内会自行缓解,不必特殊处理。
检查前需要哪些准备?
检查前需要查血常规了解血小板情况、凝血功能(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停药7天),患者一般无需空腹,但咳嗽剧烈者需提前服用镇咳药。
检查后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后无需特殊护理,但需注意以下几点:穿刺后24小时内不要揉搓颈部穿刺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防止穿刺点出血;若出现颈部明显肿胀、疼痛加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检查结果多久能出来?
穿刺取得的细胞样本会送到病理科,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一般3-5天左右可以拿到病理报告。病理报告是判断结节性质的“金标准”,医生会根据报告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果是良性结节,通常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是恶性结节,则需要进一步手术或其他治疗。
穿刺常见误区
穿刺会刺激结节恶变?这种说法无科学依据。细针仅取微量细胞,不改变结节生物学行为。
良性结节不用管?4a类结节即使穿刺结果显示良性也需定期随访B超,必要时需重复穿刺。
这么细的针能取到足够细胞吗?超声实时引导确保针在结节内,且多角度取材保障样本代表性。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精准、微创的检查技术,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少量出血通过压迫即可控制,感染风险不足1%,喉返神经损伤更是罕见。诊断准确率超90%,10分钟完成操作,局部麻醉几乎无痛,观察半小时即可回家。如果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不必过度焦虑,听从医生建议,必要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让专业的检查结果为健康“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