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胃炎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小儿急性肠胃炎的饮食要注意哪些
作者:​刘雨杭   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 小儿外科
1742

小儿急性肠胃炎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不适,同时可能对其正常饮食习惯以及营养吸收造成影响,不少家长在孩子患病时大多时候不知如何是好,担心食物选择不合适会让病情加重或者延缓恢复,实际上,合理进行饮食调整可缓解症状,还可加速康-复进程,正确的饮食策略可为孩子的肠胃提供必要支持,促使其尽快恢复到正常功能状态。

给肠胃“减负”:先从稀软流质食物吃起

在孩子急性肠胃炎发作的这段时期,其消化功能会受到十分突出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应当挑选那些容易被消化,并且对胃肠产生较小刺激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像是米汤、稀粥、面条汤、蒸蛋等,这些食物可供给必要的能量,而且还不会加重胃肠的负担,食物最好尽量做到细软、没有渣子,要避开粗糙或者难以消化的成分。烹饪的方式主要是以蒸、煮为主,要避免采用煎炸、烧烤等油腻的做法,进食的时候要让食物保持适中的温度,过冷或者过热都有可能对已经变得敏感的肠胃造成刺激。

避开刺激:暂停辛辣油腻与生冷食物摄入

当肠胃处于急性炎症状态之时,消化道黏膜会变得较为脆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有所下降,在这个时候倘若摄入辛辣、油腻或者生冷食物,就有可能加重胃肠道的不适状况,延长病程,比如说辣椒、葱姜蒜这类辛辣调料,它们有可能刺激胃酸分泌,油炸食品以及肥肉会加重消化负担,而冷饮、冰淇淋等生冷食物则可能致使肠蠕动加快,加重腹泻情况。家长需要避免给孩子提供这些食物,要注意饮食保持清淡,减少调味品的使用量,市面上的一些功能性饮料、果汁或者碳酸饮料,在这个阶段也不适合饮用,因为它们可能含有较多的糖分或者刺激性成分,对肠胃功能的恢复不利。

少量多次:每次进食量别超过平时一半

在肠胃炎发作期间,孩子的胃容量以及消化能力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要是一次性让孩子进食过多食物,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腹胀、恶心的状况,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呕吐,建议采取少量多次的进食方法,每一顿饭的进食量控制在平时进食量的一半之内,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控制在两到三个小时左右。这样做既可维持孩子身体的营养供给,又不会让孩子的肠胃承受过大的压力,家长可以把一日三餐调整为五到六顿小餐,按照孩子的接受程度灵活地进行安排,在孩子进食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孩子细嚼慢咽,防止狼吞虎咽给胃肠造成负担。

拒绝甜食:减少蛋糕糖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

肠胃炎处于恢复期时,高糖食物不适合食用,这是由于糖分过高会加重肠道负担,诱发或加重腹泻情况,像糖果、蛋糕、巧克力、甜点这类食物,含有大量单糖或双糖,在肠道内不容易被完全吸收,有可能引发渗透性腹泻,部分含糖饮料,像碳酸饮料、果味饮品等,也会致使肠腔内渗透压失衡,让水分流失加剧,对病情恢复不利。在肠胃还没有完全恢复之前,要避免提供这类食物,要是孩子有能量补充需求,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比如米汤、稀粥、蒸熟的土豆泥等,这些既能提供热量,又不会加重肠道不适。

循序渐进:症状好转后再慢慢添加固体食物

在孩子的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并且精神状态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之后,便可逐步把饮食从流质状态转变为半流质,接着再过渡到软食,最终实现恢复正常饮食,在最开始的时候,可以试着添加少量容易被消化的固体食物,像煮得比较软烂的面条、土豆泥以及蒸南瓜等,以此来观察孩子对于这些食物的耐受状况。要是进食之后没有出现不适的反应,那么就可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以及质地,不过还是应该避开高纤维、高脂肪或者是难以消化的食物,由于每个孩子的恢复速度存在差异,家长需要依据实际情形进行灵活的调整。

结语

当应对小儿急性肠胃炎时,除依照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外,科学且合理的饮食规划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借助循序渐进地引入易于消化的食物、规避刺激性成分以及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可切实减轻肠胃的负担,促进其愈合,耐心细致的护理是帮助孩子战胜疾病的关键所在,要保证他们在康复进程中获取足够的营养与关爱。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