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痔疮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肛垫下移、肛周静脉丛曲张密切相关。根据内痔脱出程度及症状严重性,医学上将痔疮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治疗策略。
痔疮四级分类标准
Ⅰ级痔疮:患者在排便时会出现带血、滴血或呈喷射状出血的情况,不过排便结束后,出血能够自行停止,且没有痔块脱出肛门的现象。
Ⅱ级痔疮:患者常常有便血症状,排便过程中会有痔块从肛门脱出,但在排便结束后,痔块可以自行缩回肛门内。
Ⅲ级痔疮:患者偶尔会有便血表现,在排便时,或者长时间站立、咳嗽、劳累、负重的情况下,会有痔块脱出,此时需要借助手的帮助才能将痔块推回肛门内。
Ⅳ级痔疮:患者只是偶尔出现便血,痔块会持续脱出在肛门外,即便将其还纳回肛门内,也容易再次脱出。此外,还可能偶尔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坏死等情况,同时患者会感到剧烈疼痛。
不同痔疮等级的治疗方式
1.治疗原则
痔疮的治疗需要根据分级和患者的症状表现来决定治疗方式。
Ⅰ级和Ⅱ级痔作为早期痔,在临床治疗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策略,通常可使用痔疮栓或痔疮软膏,这类外用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痔疮表面,实现更快吸收与更直接的治疗效果,同时配合温水坐浴,可有效控制痔疮症状;而大部分Ⅲ级、Ⅳ级痔疮,经药物等保守治疗后往往效果欠佳,症状仍会反复发作,此时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外剥内扎术在治疗痔病方面具有高治愈率和临床总有效率,同时复发率较低,可作为治疗Ⅲ期、Ⅳ期内痔及伴有外痔患者的推荐术式之一。
痔注射疗法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率以及术后疼痛控制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治愈率和长期效果方面可能略逊于其他手术方式。对于Ⅰ~Ⅱ期伴有出血性痔病,建议痔注射术;对于Ⅲ~Ⅳ期痔病,脱垂严重的痔病患者痔注射术效果有限,应充分权衡利弊后酌情考虑该术式。
痔套扎术治疗痔病具有显著疗效,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等优点。套扎治疗对Ⅰ~Ⅲ度内痔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硬化治疗,特别是Ⅲ度内痔疗效更明显。
PPH可作为Ⅲ期、Ⅳ期内痔及伴有黏膜脱垂的痔疮患者的手术术式之一。但临床中可能出现肛门下坠感、异物感,瘢痕挛缩疼痛等情况,应综合评估利弊后决策。
高悬低切术在治愈率、临床总有效率和术后愈合时间方面有显著优势,同时复发率和术后疼痛评分较低,适用于伴有脱垂的重度痔病患者。
非手术患者的自我管理
1.饮食调控
每日饮水1500-2000ml,增加西兰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摄入,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物。研究证实,高纤维饮食可使排便时间缩短3分钟,减少肛管压力。
2.排便习惯
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避免用力排便。建议采用蹲姿或脚踏小凳保持肛管直肠角,减少直肠压力。
3.运动干预
每日进行30分钟提肛运动(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20次),可增强盆底肌力量,降低痔疮复发率。
痔疮治疗遵循“阶梯化”原则,个体化评估手术必要性。患者应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