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

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及措施
作者:贾丽萍   单位:四川省华蓥市中医医院
301

血液净化是临床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式,其治疗建立在体外循环的基础上。由于患者血液频繁暴露,病毒极易通过血液传播。治疗环境的特殊性,专业技术性强且复杂,对护士专业素养和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较多,对设备依赖性也高,医疗隐患多,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是血液透析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接下来便与大家讲述一下,究竟哪些具体方法可为血液净化护理构建起安全屏障。

洁净空间守底线,筑牢护理安全墙

血液净化这项工作对于环境清洁程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每日透前必须检测透析用水的硬度和余氯情况,合格后才能使用。每日对透析环境空气消毒,每班透析结束,透析机内、外部和床单元及地面彻底消毒,床单元必须一人一用一更换。每月定期院感监测、水质及透析液质量检查。定期规范水处理系统维护。医护人员定期传染病检查。透析过程中限制人员流动,禁止家属探视。

治疗完毕后要即刻清理医疗垃圾,把用过的耗材分别归类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内,防止垃圾积聚而滋生细菌。要保持治疗区域的空气可顺畅流通,定时开启空气净化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至22摄氏度之间,为患者打造出干净舒适且安全的治疗环境,降低因环境因素引发感染的风险。

规范操作严标准,杜绝护理小漏洞

在血液净化操作进程当中,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均要严格依照规范流程来执行。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务必要进行手卫生,并且佩戴好口罩、手套等各类防护用品。操作前应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血管通路,确保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通畅。双人查对医嘱,检查透析机、透析器、透析类型、超滤量及肝素用量。当连接血液净化管路的时候,需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管路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过期,在打开包装之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进行穿刺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规范执行,穿刺完成后要妥善稳固地固定针头,以防止针头出现移位或脱落。上机后要再次核对透析各参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留意透析机参数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暂停治疗并排查原因,待问题解决后再继续操作,以保障治疗过程平稳安全地进行。

实时监测强预警,守护患者生命线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开展实时监测工作,医护人员要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每隔30分钟监测一次并详细记录。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肢体活动,及时发现低血压、低血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并通知医生及时正确处理,调整透析模式并给予药物治疗。同时,要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一经报告及时处理。开启透析机各监测报警,随时查看透析器、透析管路情况,及时处理漏血和凝血情况。回血时严格规范回血,禁止空气回血。

治疗结束后,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出血、肿胀等情况,同时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例如,要告知患者穿刺部位魔术带的按压时间。穿刺部位24小时内禁止碰水,维持干燥状态。动静脉内瘘手侧禁止提重物、测血压、输液等。加强内瘘肢体锻炼,让患者学会动静脉内瘘锻炼操。科普动静脉内瘘的日常检查,让患者学会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专业素养常提升,夯实护理硬实力

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会对血液净化护理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参与血液净化护理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最新的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流程,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授课,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培训结束后,会通过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来检验医护人员的学习成果,以保证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并鼓励医护人员关注行业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持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以专业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和各项操作。新入职护士须接受岗前培训。确保护士管理患者数量合理,提升专业能力。

结语

这些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举措,如同为治疗撑起了一把“防护伞”,从环境清洁工作到操作规范要求,从实时监测环节到人员专业素养,每一处都考虑得极为细致,落实得十分扎实。有了这些举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减少一些担心,增添一些安心,家属也可更加放心地陪伴在旁。牢记这些安全要点,无论是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还是在术后的护理工作中,都能更具底气,使每一次血液净化治疗都能沿着安全的轨道前行。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