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那通迟到的急救电话
王阿姨至今难忘那个清晨,老伴在早餐时突然打翻了豆浆,右半边身体丧失了力量。王阿姨怀疑低血糖,便想着给他喝点糖水观察一下。然而,当CT报告显示“大面积脑梗死”时,医生焦急地询问:“为什么拖了9个小时才来?”王阿姨后悔不已。这样的遗憾,每天都在上演。
脑卒中,这个连续10年位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的疾病,每21秒就夺走一条生命。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死神降临时,许多人犯了类似致命的错误。
脑细胞的倒计时:争分夺秒的抢救
你以为的“休息观察”,其实是...
“歇会儿就好了”、“等孩子回来再说”,这些看似平常的想法,却可能让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1)每分钟死亡190万个脑细胞: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大脑缺血缺氧时,脑细胞的死亡速度惊人。
2) 3小时内溶栓,预后更佳: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均证实,发病后3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优于4.5小时后的患者。
3)延误治疗,后果严重: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超过6 h的延误是导致重度残疾甚至死亡的关键风险因素。
大脑缺血缺氧损伤不可逆且进行性。静脉溶栓治疗最佳时机在发病后4.5小时内,越早越好。虽部分大血管闭塞患者6-24小时内可机械取栓,但需严格影像学评估,早期识别和及时送医仍是关键。
抢救大脑的“三个救命按钮”:BEFAST原则
第一按钮:1分钟中风识别——BEFAST口诀
核心症状识别:
B - Balance(平衡):突然行走不稳、失去平衡或协调性。
E - Eyes(眼睛):突然看不清(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复视、视野缺损)。
F - Face(面部):微笑时是否不对称(一侧面部下垂)。
A - Arms(手臂):双臂平举时,是否有一侧无力下垂。
S - Speech(语言):说话是否含糊不清(“大舌头”)、词不达意或完全无法理解/表达。
T - Time(时间):一旦发现任何一项异常,立即记录发病时间并拨打急救电话 时间就是大脑,刻不容缓。
第二按钮:3分钟精准急救呼叫
拨打急救电话时须这样说:
“这里是XX小区X栋X单元X室,XX岁男性/女性,于[具体时间]突然出现[具体BEFAST症状],怀疑是中风 我们正在等待。”
1.明确主诉:使用“中风/卒中”及具体症状,能触发急救中心的卒中优先响应机制。
2.不要自行搬运:非专业人员移动患者可能加重病情。应等待专业急救员使用“铲式担架”等工具安全转运。
3.科学依据:明确告知疑似卒中,可显著缩短“入院至CT检查时间”和“入院至溶栓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第三按钮:等待时的保命姿势与禁忌
正确操作:
1.清醒者:取稳定侧卧位,头略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头部过度屈曲或伸展。
2.昏迷/呕吐者:务必侧卧位,防止误吸。用支撑物垫在背后维持体位。头肩部可稍垫高(约15-30度),以不影响气道通畅为前提。
绝对禁忌:
1.喂食喂水:卒中患者常伴吞咽障碍,强行喂食喂水极大增加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风险。
2. 擅自服用药物:在未明确是脑梗死(缺血性)还是脑出血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若为脑出血会加剧出血,致命 任何药物都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使用。
今晚全家的必修课:行动起来,守护生命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立即采取以下行动:
1.设置急救电话:将急救电话设为手机紧急联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拨打。
2.记忆急救口诀:打印BEFAST识别口诀,贴在冰箱门、家庭公告栏等醒目位置,让全家都能牢记。
3.模拟演练:从发现症状(BEFAST识别)→记录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准确描述)→安置体位(侧卧)→安静等待的全过程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应对。
记住,虽然大部分脑卒中风险可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等危险因素来预防,但面对那10%的突发情况,您今天学到的这“三招”(BEFAST识别、精准呼叫、安全等待)就是挽救生命和大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