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55岁的王女士出现了明显的腿部肿胀和剧烈疼痛,尤其是活动后症状更加严重。起初,她以为只是过度劳累,但症状持续加重,她决定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王女士的左小腿出现了明显的肿胀,按压时伴有疼痛,彩超检查显示她的左下肢深静脉存在血栓。王女士的症状属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腿部的不适,尤其是肿胀和疼痛,只是因为劳累、关节炎或身体衰老。然而,很多人忽视了,这些症状可能正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信号。这个疾病在早期常被忽视,直到症状严重到引发致命并发症。所以,一旦腿部出现肿胀、疼痛的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一、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凝结成血块,阻塞血液流动。若血栓脱落并进入肺部,会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和识别这种疾病非常重要。
二、哪些人群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长期卧床或肢体不动的人群:例如骨折、大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保胎孕妇、肿瘤晚期患者,或是长时间坐车、飞机的乘客。
2.静脉损伤:如输注刺激性溶液、骨折碎片损伤血管、静脉周围感染等。
3.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深静脉血栓,自己也容易患病。
4.其他因素:如年纪大、产后、怀孕、吸烟、糖尿病、服用口服避孕药等。
三、如何早期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信号”?
1.肿胀和疼痛:如果下肢突然出现肿胀、疼痛,并伴有沉重感,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时抬高患肢可缓解。这是比较常见的信号。
2.症状严重程度:肿胀和疼痛的严重程度与血栓的范围相关,血栓越大,症状越明显。
3.局部压痛:如果血栓在小腿的肌肉静脉丛,伸直腿勾脚时可能会引发疼痛,按压小腿后方时也会加剧疼痛。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如何预防?
1.适度运动:如每日散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静脉压力。
2.避免久坐久站:尤其在长途旅行时,定时活动腿部,促进血液流动。
3.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
4.戒烟、保持正常体重:戒烟并保持正常体重,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结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疾病,由于其早期症状常常和其他常见的腿部不适相似,容易被误认为疲劳或关节问题。因此,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知,学会早期识别,至关重要。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避免严重并发症,恢复健康。
让我们一起关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远离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