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踝关节扭伤高发季节。由于踝关节部位胫骨、腓骨与距骨构成的关节构成以及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较内侧三角韧带更脆弱,所以内翻扭伤(脚心向内)。最为常见多发。今日科普文章即讲解足内翻引起外侧损伤,足部其他部位损伤不适此法。让读者朋友们掌握第一时间处理方法,要比冰敷更加有效,且利于短时恢复。
早期解决3个问题:肿胀、疼痛、活动度。处理原则:早期:止血、止痛、恢复行走;痊愈后:强化关节肌肉,稳定关节。
1预防肿胀问题
在踝关节扭伤发之初,足内翻引起的暴力拉扯除导致外侧韧带拉伤,亦引起外踝尖下侧凹陷处(即外侧韧带所处位置)毛细血管因损伤出血,而后期肿胀主要源于出血及出血后因局部炎症反应。所以在扭伤发生之时,一定要忍住剧烈疼痛,按压住局部止血,而不是马上找冰去冷敷。
具体按压方式以双侧拇指按压外踝尖下缘凹陷呈10点10分样,两指尖形成钝角卡住外踝尖,注意拇指结合处尽量严丝合缝,避免拇指尖端缝隙按压不到而遗漏出血点,双手拇指用力按压时间至少10分钟,按压期间禁止揉搓以及松动,避免刚刚血小板破损处形成的血小板栓脱落而再次出血。意味着10分钟之内出现按压松动则需要重新计时,一次按压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血得寒而凝”,易形成瘀血阻滞经络,在这种局部面积小的损伤,经过这样处理后,足部不会出现明显的渗出及肿胀,避免冰敷,也为已经为之后的快速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2缓解疼痛
缓解扭伤疼痛,非专业人士24小时内不对局部进行大力搓揉、被动活动。接下来你需要在你对侧手腕寻找相应位置痛点(如伤左脚则在右手腕寻找痛点)。痛点位置常常与踝关节位置相应,外踝尖对应尺骨茎突(即手腕小指侧骨性凸起)。常出现的几个痛点位于养老穴、腕骨穴、偏历穴、列缺穴处常常有压痛点或筋膜皱缩样条索样物,按之较为绵软而有韧性,若是不能明显摸到,寻找痛点即可。痛点比手部其他部位按压时来更痛。
按压痛点穴位注意事项:用力按揉几个痛点,按揉穴位的若感受患足疼痛减轻,针对这个穴位边按揉边活动受伤的脚踝,注意足踝活动缓慢,关节转动到疼痛的位置多停留,整个过程按揉痛点,直到疼痛减轻,至患足正常的支撑站立身体重心可恢复到双脚之间。
3恢复正常走路姿态
扭伤后常使走路步态失衡,患足落地时避免足跟着地,直接用前足或全足掌触地,步态僵硬,从而影响正常步态,进而诱发身体其他部位疼痛及损伤。
通过步骤2的穴位按揉,使患足可以受力,缓慢行走,从足跟着地过渡到脚掌,在到足趾,再到离开地面。此时仍需边按揉手腕处痛点边慢慢行走,直到恢复足跟-足尖滚动步态模式。避免跑步跳跃。
上述步骤处理后,可依照情况佩戴护踝,扭伤48小时后可热敷、药酒揉搓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恢复。若经过处理后患足着地过程中出现疼痛,无缓解,或不可控关节左右晃动,很可能出现骨折或严重韧带撕裂,甚至断裂,则进一步就医规范治疗。
伤筋动骨一百天,只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善,大大缩短病程,望每位读者学习并掌握,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