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是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职业病,常见于煤矿、水泥等产业的一线工人。尘肺患者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给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在尘肺康复中,呼吸锻炼是有效的康复方法,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症状。
尘肺康复为何要进行“呼吸”锻炼
尘肺的本质是肺组织受到粉尘破坏后形成纤维化病变,导致肺的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阻碍正常气体交换,引发通气功能障碍。呼吸锻炼可改善通气功能障碍,其具体作用包括——
增强呼吸肌力量:训练呼吸肌、肋间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增加肺活量:让更多氧气进入深部气道,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促进痰液排出:呼吸锻炼可松动并排出黏稠痰液,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缓解焦虑情绪:呼吸锻炼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因呼吸困难产生的焦虑、恐慌情绪。
尘肺康复中“呼吸”锻炼的关键三步
第一步:基础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做法:患者半坐卧位或坐位,放松肩膀,一手放在腹部,另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缓慢鼓起,此时胸部不动,吸气时间约2~3秒;呼气时,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腹部缓慢收缩,用口缓慢呼出气体,呼气时间约4~6秒。频率: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建议早、中、晚各1次。作用:激活、强化膈肌的收缩功能,促使膈肌有规律运动,替代胸式呼吸。
缩唇呼吸:延缓气道塌陷,改善通气。做法:用鼻子缓慢吸气,持续2秒;呼气时,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持续4~6秒。频率: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可在日常做家务、散步时同步训练。如:散步时每走2步吸气,之后再走4步呼气。作用:通过缩唇增加气道内压力,促使更多二氧化碳排出。
第二步:强化呼吸锻炼。
吹气球。做法:选择中小气球,用嘴缓慢吹气球,直到气球充气到最大限度,再松开气球排出气体。频率:重复10~15次,每天2次。作用:锻炼呼吸肌耐力,增强膈肌和肋间肌的力量,改善呼吸困难。
呼吸操。扩胸呼吸: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拳。在吸气时,向两侧缓慢展开双臂,双臂与肩同高;呼气时,双臂缓慢收回,同时收腹;重复10~15次,每天3次。举臂呼吸:站立位,吸气时双手向上举起;呼气时,缓慢放下手臂;重复10~15次,每天3次。弯腰呼吸: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保持身体直立;呼气时,慢慢弯腰,双手尽量触摸到脚尖;重复10次,每天2次。作用:通过肢体动作配合呼吸,提高肺活量,锻炼全身肌肉。
第三步:日常呼吸技巧。尘肺患者在活动后经常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导致患者不愿意活动,进一步降低其肺功能。在日常活动中掌握以下呼吸技巧,可明显缓解呼吸困难。
活动中配合呼吸。走路:吸气的同时走2步,呼气的同时走4步,在走路中不能憋气。做家务:扫地时,吸气时扫1下,呼气时扫2下;擦桌子时,吸气时擦1下,呼气时擦2下。提物品:对重量较大的物品,提时先深吸气,再用嘴缓慢呼气,提物品时避免用力憋气。
咳嗽排痰。做法:在排黏稠痰液时,深吸一口气,时长2~3秒,再用力咳嗽,同时用手按压腹部,之后咳出痰液。提示:每天喝水1500~2000mL,缓解痰液黏稠。当出现排痰困难时,可遵医嘱进行雾化治疗。
环境调节。避免外界刺激:冬季气温偏低,出门佩戴医用口罩,避免冷空气进入呼吸道。保持空气湿度:室内空气过于干燥会导致痰液更加黏稠,呼吸道黏膜变干,降低其防御功能。可在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40%~60%。保持空气新鲜:在天气较好时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动;在沙尘、雾霾天气,避免通风;当室内外空气质量差时,可在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尽量减少在春季外出,若需外出,佩戴好眼镜和口罩。
总之,呼吸是尘肺康复的关键,尘肺患者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呼吸锻炼,只要坚持运用基础呼吸训练、强化呼吸锻炼和日常呼吸技巧,就能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