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动作 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好起来

五个动作 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好起来
作者:​林玲玲   单位: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医中西结合科康复医学科
541

脑卒中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风暴,不仅影响肢体行动,很多患者还会出现“吃饭卡喉”“喝水呛咳”的问题。这不是小病,这是吞咽障碍。轻则吃东西费劲,咳嗽不停;重则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这时,家属常说:“多喝点水,养养就好了。”可惜的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吞咽训练不是喝水训练。喝水练习如果不当,反而容易呛咳,增加肺炎风险。那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该如何护理呢?以下总结了5个动作,简单有效,科学实用,适合家庭护理。

第一个动作:坐得正,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人一开始就想让患者练动作、练发音,其实最基础的一步就是“坐正”。正确的坐姿可以让喉部肌肉更好地配合吞咽动作,也可以避免大量食物进入气道。方法是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或者靠床边坐起来,身体直立,脚踩在地上,头部稍微前倾5-10度。如果患者不能坐着,也要用靠垫支撑背部和腰部,不能仰头或歪头。千万不要让患者半躺着吃饭,这样很容易呛到。

第二个动作:摸摸喉结,让它“弹跳”起来

正常人吞咽的时候,喉结会往上快速地抬起来,然后再落下来,这个“上抬-下落”的动作,就是保护气道、把吃的食物送到食道里的关键步骤。很多脑卒中的病人,这个动作会变慢,甚至抬不起来。有一个简单好用的练习叫做“喉结提升训练”。我们可以先做示范,再让病人用手摸摸自己的喉结,知道它是怎么动的,然后让他做吞咽的动作,比如干吞口水,一边吞一边想象并感觉喉结有没有被抬起来。如果没抬起来,可以试着连续做几次,嘴里用力咽东西的感觉,就像咽一个硬硬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肌肉“重新记住”这个动作。每日练习2-3组,每组10次,这样做可以增强喉部肌肉控制力。

第三个动作:吹口哨,不是为了唱歌

很多康复医生会说“闭唇训练”“口腔控制训练”,说得太专业,家属可能不太懂,有个形象又好用的办法,就是吹口哨。不用真的吹出声音来,只要让患者的嘴唇收紧,像吹口哨一样,然后鼓起腮帮子,再放松下来,这样反复几次,不仅能锻炼嘴唇闭合的能力,还能训练口腔的压力控制,能防止食物从嘴角漏出来,同时还能训练舌头、面颊和上颚的协调能力,再加上“舌头伸伸缩缩”“嘴巴像吃糖一样鼓起来”,这些小动作加在一起,就能提高口腔的吞咽准备能力。

第四个动作:咳嗽练习,是最强的“自保反应”

咳嗽其实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动作,当食物或者口水不小心进入气管时,身体会自动咳嗽把它们咳出来。但是脑卒中后病人咳嗽反射变弱甚至消失,不能把误吸的东西咳出来,就容易出现问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咳嗽训练”,具体方法为:深吸一口气,憋气1到2秒,然后用力咳出来。一开始声音小、力气小,没关系,慢慢练习,咳嗽反射就会改善。还有一个“假咳练习”,不是让患者真的咳嗽,而是做咳嗽的动作、发咳嗽的声音,用这种方式唤醒大脑对咳嗽动作的记忆。这个训练适合吞咽康复的早期阶段。

第五个动作:吃前“空吞咽”,吃后“点头咽”

很多病人一吃饭就出状况,饭前状态也不好。有一个小技巧就是“空吞咽”:吃东西之前先干咽几口口水,让喉咙开始工作,就像开车之前要先热车,不要“冷启动”。

吃饭的时候,每咽一口,可以做个小点头再咽的动作,叫“点头咽”,这样可以让会厌盖好气道口,把吃进去的食物充分送到食管里,不容易呛到。当然,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不着急、慢一点吃、小口吃也同样重要。

总之,吞咽训练不是靠喝水“练”出来的,也不是靠喂饭“喂”好的,科学、系统、循序渐进的训练才是真正的关键。护理人员和家属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管饮食,更是帮助他们找回“吃一口饭”的尊严和安全。

把握住这五个动作,每天练一点,坚持一段时间,吞咽障碍就会一天天好起来。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医疗技术,只是一种耐心与理解的积累。愿每个康复路上的家庭与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法。

2025-08-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