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留置 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时镇痛

腕踝针留置 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时镇痛
作者:​杨詹   单位:崇州二医院
85

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为特征,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急需有效的镇痛方法来缓解痛苦。腕踝针留置作为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中医特色疗法,在偏头痛急性发作的即时镇痛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痛苦与困境

偏头痛急性发作时,头痛通常呈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程度从中度到重度不等,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目前,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有非甾体抗炎药、曲坦类药物等。然而,这些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且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无法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非药物治疗如休息、冷敷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效果往往有限。

腕踝针留置的原理与特点

1.原理

腕踝针疗法是在传统中医经络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针疗法。它认为人体分为上下六个区,十二个部位,通过在腕部或踝部的特定穴位针刺,可以调节相应区域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特点

简便易行:腕踝针留置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场地。只需要在患者的腕部或踝部进行针刺,并将针留置在一定时间内即可。患者可以在家中、工作场所等任何方便的地方接受治疗。

安全性高:与药物治疗相比,腕踝针留置不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它通过刺激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发挥镇痛作用,对身体的其他系统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起效迅速:许多患者在针刺后短时间内就能感觉到头痛程度减轻,疼痛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会明显缩短。

腕踝针留置在偏头痛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方法

穴位选择:根据偏头痛的发作部位,选择相应的腕部穴位。如果头痛位于前额部,一般选取上1区对应的腕部穴位,即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若头痛在颞部,则选取上2区对应的腕部穴位,即双侧腕横纹上2寸,桡动脉外侧。

操作步骤:首先,对患者腕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以防止感染。然后,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以15°-30°的角度快速刺入皮下。进针后,将针体放平,沿皮下浅表层缓慢推进,使针感向头部传导。当针刺到位后,用胶布将针柄固定在皮肤上,留置30分钟-1小时。

针刺深度与刺激强度:腕踝针留置的针刺深度较浅,一般在皮下0.3-0.5寸左右。这是因为腕踝针主要作用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通过刺激该部位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在针刺过程中,以患者感觉局部有轻微酸胀或麻木感为宜。

腕踝针留置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协同作用

与药物治疗结合: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时,腕踝针留置可以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先进行腕踝针留置,快速缓解疼痛,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服用镇痛药物。这样既能发挥腕踝针留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势,又能借助药物的强效镇痛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与生活方式调整配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合理饮食;学会应对压力,放松身心。生活方式调整与腕踝针留置治疗相结合,能够从根源上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注意事项与禁忌证

注意事项:在进行腕踝针留置治疗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疾病史和用药情况。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留置针期间,要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禁忌证: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不宜进行腕踝针留置;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也不适合针刺。

结语

腕踝针留置为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即时镇痛方法。通过合理的穴位选择和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接受治疗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相关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