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作为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部位,却承载着我们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脊柱,了解脊柱生病的原因,学习预防脊柱疾病的知识并进行实践。下面将分别介绍脊柱生病的原因、疾病预防的措施以及生活中脊柱保健的建议。
脊柱生病的原因
脊柱疾病指脊柱韧带、椎间盘、骨质、肌肉等部位的病变,同时病变部位会伴随麻痹、酸痛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1)脊柱部位遭遇创伤,其中包括车祸、跌倒等,会破坏脊柱功能;(2)长期久站、久坐、低头等不正确的姿势,会对脊柱施加压力,由此引发脊柱疾病;(3)脊柱遭遇感染或组织细胞增生并出现肿瘤,会引发脊柱疾病;(4)脊柱的椎间盘以及骨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退行性变化,也可能会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脊柱疾病预防的措施
常见的脊柱疾病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疾病的分析,发现其主要与个体不正确的姿势相关。一旦患上脊柱疾病,难以彻底治愈,在临床症状的折磨下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下面会从两方面进行预防,具体内容如下。
(1)保持正确的姿势
形成正确的坐姿,可以缓解脊柱的压力。取坐位后,双脚平放在地面,椅子需要调整到适宜的高度,同时腰要直、头要正。对于长期保持坐姿的群体,比如学生和上班族,在做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有腰部支撑的椅子。
日常站立需要保持正确的体姿,做到双肩自然下垂、挺胸收腹。在正确的站姿下,可以避免出现脊柱畸形的问题,更可以减轻站立时脊柱承受的压力。
(2)运动锻炼
进行脊柱柔韧性锻炼,可以在瑜伽活动中寻找能够锻炼脊柱的体式,其中包括下犬式、猫牛式。每天进行猫牛式、下犬式等动作,每个动作进行1-3分钟,一个动作结束后可以休息30秒。在脊柱柔韧性的强化中,还可以在下犬式、猫牛式等体位的基础上,穿插简单的脊柱扭转动作。
锻炼腰背部的肌肉,促使相关肌群处于活跃状态。比如,在锻炼腰背部肌肉时,可以通过手部的支撑,让臀部与床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进行左右的移动。锻炼腰背部肌肉时,可在飞燕点水、三点支撑法中进行选择,在训练中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可以有效锻炼腰背部的肌肉。锻炼强度会根据个体的接受能力进行设定,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先为活动者提供低强度训练,随后加强训练强度,以便于个体接受并积极参与到训练活动中。
在错误姿势或长期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情况。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各处的关节,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显得十分必要。活动关节时,可采用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每天进行数次,以促进体内气血运行,从而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脊柱保健的建议
脊柱是支撑人体的重要结构,其结构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因此,需要关注脊柱健康的维持,下面提供脊柱保健的有效策略。
(1)生活中难免遇到搬抬重物的情况,一旦使用错误的搬抬方式,会加重关节以及脊柱的负荷,更有可能造成脊柱损伤。搬抬重物需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屈膝下蹲并保持上身直立的姿势,向上提起重物。在搬抬物体时,需要贴身搬运,避免在搬抬中弯曲脊柱,以免增加其承受的力。
(2)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变动体位,避免因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出现酸胀、麻痹等不良的症状。学习或工作均需要做到适量,每隔40~50分钟,需要起身活动身体。期间,可采用伸展、走动等方式活动腰部和颈部,以加快相关部位的血液流速,从而避免因长期保持相同姿势而出现不适感。
脊柱在人体中起支撑作用,其健康程度与个体生活质量紧密相连。因此,在了解脊柱生病的原因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预防,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放松脊柱肌肉,防止出现脊柱畸形及退行性变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