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如何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如何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
作者:钟灵   单位: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康复科
379

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普遍认为生病、受伤或接受手术后,“卧床静养”是促进身体恢复的最佳方式。然而,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这种观念正在被颠覆。如今,“主动康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康复护理在帮助患者重获生活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卧床静养”的弊端显而易见。长期卧床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以肌肉萎缩为例,人体的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长时间不活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肌纤维会逐渐变细,力量和耐力也会随之下降。曾有研究表明,健康人卧床一周,下肢肌肉力量可下降约20%,且恢复过程缓慢。同时,卧床还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使心脏泵血能力减弱,肺部通气和换气功能降低,进一步影响身体的恢复。

而“主动康复”强调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通过主动参与活动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康复护理作为“主动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工作。在患者入院后,康复护理团队会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康复训练是康复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骨折术后的患者,在伤口稳定后,康复护士会指导其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从简单的关节屈伸动作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例如,通过弹力带辅助训练,能有效增强患者的肢体肌肉力量。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团队会采用多种康复技术,如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方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同时,康复护士还会教导患者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漱、进食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近年来,一些康复机构还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让患者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康复训练,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康复效果。

心理护理在康复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许多患者在患病或受伤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康复护士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还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树立康复信心。例如,组织康复患者分享康复经验,让新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增强其康复的动力。研究发现,采用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艺术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康复进程。

此外,康复护理还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康复护士会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知识、康复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让他们了解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以便在出院后能够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会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的恢复。比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康复护士会详细讲解饮食控制与运动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从“卧床静养”到“主动康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康复护理通过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科学的康复训练、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全面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重获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在未来,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康复护理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