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莫忽视,及时切除保平安

胃肠息肉莫忽视,及时切除保平安
作者:黄敬恩   单位:百色市中医医院
1398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在胃肠道黏膜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隆起的组织,这就是胃肠息肉。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对其不够重视,但实际上,胃肠息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文将详细介绍胃肠息肉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并做好应对。

一、认识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简单说就是胃肠道黏膜表面长出来的小肉疙瘩,就像我们皮肤上偶尔会长小疙瘩一样,只是它长在了胃肠道里面。这些小肉疙瘩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能有几厘米。

胃肠息肉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一般比较 “温和”,生长缓慢,癌变的可能性很小;而腺瘤性息肉就比较 “危险” 了,它被称为癌前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癌变的概率会逐渐增加,所以一旦发现这种息肉,可不能掉以轻心。

二、忽视胃肠息肉的危害

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胃肠息肉后,因为没什么明显的不舒服,就觉得不用管它,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胃肠息肉如果被忽视,会带来不少危害。

首先,息肉可能会慢慢长大。一开始可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疙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增大,就像在胃肠道里多了个障碍物,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可能会让人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更严重的是,胃肠息肉存在癌变的风险,尤其是前面提到的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它可能会一步步发生变化,从良性息肉变成癌前病变,再发展成癌症。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癌症晚期,治疗起来会非常困难,而且治愈率也会大大降低。

另外,胃肠息肉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比如息肉长大后可能会破裂出血,导致便血;如果息肉长得很大,还可能堵塞胃肠道,造成肠梗阻,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严重症状,这时候就需要紧急治疗了。

三、如何发现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主动检查是发现关键。出现反复腹痛、腹胀,大便带鲜红或暗红色血,排便习惯改变如持续便秘或腹泻等症状时,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胃肠镜检查是发现胃肠息肉最准确有效的方法,可直接观察黏膜、发现微小息肉,且无痛胃肠镜通过麻醉减轻不适感,无需因恐惧拒绝。检查频率因人群而异:普通人群建议50岁首次检查,结果正常者每5-10年一次;有胃肠息肉病史、胃肠道癌症家族史或长期胃肠不适等高危人群,建议每1-3年一次,具体遵医嘱。

四、胃肠息肉的切除及术后注意

发现胃肠息肉后,及时切除至关重要。目前切除技术已较为成熟,早期切除息肉,创伤小、恢复快,能从根本上降低癌变风险,避免病情恶化。内镜下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胃肠镜将息肉切除,属于微创手术,对身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一般休息几天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术后需注意以下事项:饮食上,短期内以流食为主,如米汤、面汤,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坚硬、油腻食物;休息方面,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出血;同时要按医嘱服用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感染的药物。

切除后的复查不容忽视,胃肠息肉存在复发可能。一般术后半年至一年需进行一次胃肠镜复查,查看是否有新息肉生长。若复查正常,可根据医生建议延长复查间隔;若发现新息肉,应及时切除。

五、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胃肠息肉

虽然胃肠息肉的发生有一定因素影响,但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预防。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其富含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护胃肠道黏膜;减少辛辣、油炸、腌制食品的摄入,这类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增加息肉发生风险;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食不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胃肠道,增加息肉和癌症的发生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其功能和抵抗力。

定期体检意义重大,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能及时发现早期胃肠息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是预防胃肠息肉发展为严重疾病的最有效手段。

结论

胃肠息肉虽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忽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大家应重视胃肠息肉,了解相关知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切除,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以维护胃肠道健康。

2025-08-1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