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高血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报道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接近2.9亿,在成年人中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0%。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很多人在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后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但是,血压超标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通过下面这些降压方法能够帮助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危害。
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
1.合理饮食
饮食对于血压有极大的影响。钠盐是导致血压飙升的关键,当钠盐摄入过多时高血压风险会激增。而长期减少钠盐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的增长速度。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的钠盐量不超过5g。因此,我们需要少吃咸菜等腌制品。在烹饪菜品时也应该少放盐。并且增加钾的摄入,常见的含钾食物包括菠菜、土豆及香蕉等。钾能够帮助机体将多余的钠排出体外。而且多食用深海鱼类、坚果等健康脂肪可以保护血管,减少机体炎症反应。而燕麦、豆类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可以避免发生血管硬化,建议增加相关食物的摄入。医院一般建议患者高钾、低钠饮食,这是一种很好的降压饮食模式,通过坚持健康饮食模式,血压平均可降低10mmHg,降压效果甚至可以超过降压药物。
2.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脂肪会导致心脏负担加剧,诱发血压升高。而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能够控制体重,间接降低血压。通过控制体重而成功停用降压药物的例子不在少数。
3.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使得血压升高。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导致血管收缩,提高血液黏稠度。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加快心跳,提高血压,因此,戒烟限酒对于控制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4.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睡眠充足至关重要。长期熬夜会导致生物钟紊乱,造成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日保证7~8h的高质量睡眠,避免发生内分泌失调。
运动疗法是助力
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散步、游泳及慢跑等都能够改善机体的循环系统,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不良情绪,减轻体重。低强度、长时间的太极、游泳和快走等运动能够更利于高血压患者改善血压水平。而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血压水平提高,可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中医辅助有特色
中医对于降压具有较好的应用,有研究证实针灸、推拿及中药等都能够起到辅助降压的目的。针刺曲池、太冲等穴位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经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辅助降低血压,因为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平肝、清热、熄风的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曲池穴位于屈肘时肘部外侧的凹陷处。每天按揉2~3次,每次2~3分钟。另外,在血压骤升时也可以敲打曲池穴来紧急降压,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同时,一些中药如三七花有助于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使血液得到净化并恢复血脂、血压平衡,对中老年人净化血液、调节血脂、平稳血压效果显著。
心理调节不可少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血压升高。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药物治疗要遵医嘱
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血压仍控制不佳,就需要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缬沙坦、氢氯噻嗪等,但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降压药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而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将药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结论
血压超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降压方法,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适当的运动、中医辅助、心理调节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就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保持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血压,远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