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5个信号

气血不足的5个信号
作者:李守军   单位:寿光市纪台中心卫生院
6347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为血之帅,推动血液运行;血为气之母,滋养全身组织。气血充足,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反之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然而,现代人因饮食不节、作息紊乱、压力过大等因素,气血不足的情况日益普遍。以下5个常见信号,或许正在提醒你:该调理气血了!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暗淡

气血充足时,皮肤得到充分滋养,会呈现自然的红润光泽;嘴唇也会饱满红润。若气血不足,血液循环减缓,面部皮肤因缺乏血液灌注而显得苍白或萎黄,甚至出现色斑;嘴唇可能因供血不足而颜色暗淡,甚至发紫。这种改变并非单纯“皮肤差”,而是身体在提示:气血的“运输系统”需要优化了。

容易疲劳,稍动即喘

气血是人体能量的“源泉”。气血充足时,肌肉、脏器得到充分供能,人自然精力充沛;若气血不足,身体各器官“能量短缺”,便容易感到乏力、困倦,即使休息充足也难以缓解。例如,日常爬楼梯或快走时,若频繁出现气短、心跳加速,且恢复时间延长,可能是气血无法及时为心肺提供动力的表现。

手脚冰凉,怕冷明显

手脚是血液循环的“末端”。气血充足时,血液能顺畅到达四肢,维持正常体温;若气血亏虚,血液优先供应心、脑等重要器官,四肢末梢则因“供血不足”而温度下降,尤其冬季更易手脚冰凉。此外,气血不足的人往往对寒冷更敏感,即使穿得较厚,仍可能感到全身发冷,这可能与气血无法有效温煦体表有关。

睡眠质量差,易醒多梦

气血与睡眠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藏神”,气血充足,心神安定,睡眠深沉;若气血亏虚,心神失养,便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晨起仍感疲惫等情况。现代研究也发现,气血不足可能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进一步影响睡眠节律。若长期存在睡眠问题,且排除环境、心理因素,需考虑气血调理的必要性。

月经紊乱,经量异常

对女性而言,气血是月经正常的基础。气血充足时,子宫内膜能按时增厚脱落,月经规律且经量适中;若气血不足,子宫供血减少,可能导致月经推迟、经量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反之,若气血瘀滞,也可能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但这种情况多伴随血块、痛经,需与单纯的气血不足区分。

如何改善气血不足

发现上述信号后,无需过度焦虑,但需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铁、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当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补气养血食材。

规律作息:熬夜最伤气血,建议每天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

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度劳累耗伤气血。

情绪管理:长期压力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气血生成,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调节情绪。

气血不足是身体发出的“调整信号”。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多数人能逐步改善。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如头晕、心悸),建议及时就医,排除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的可能。关注气血,就是守护生命的“根本能量”。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