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熬夜“耗心气血”,会增加卒中风险吗

长期熬夜“耗心气血”,会增加卒中风险吗
作者:梁静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心脑病科
312

凌晨2点,程序员小张还在电脑前敲代码,咖啡杯空了又满。这样的熬夜日常,他已持续3年。直到某天开会时突然头晕眼花、半边身子发麻,急诊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熬夜真的会‘熬’出中风?”这是许多“夜猫子”心中的疑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0%的成年人长期睡眠不足,而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熬夜与卒中之间,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关联?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角度拆解熬夜对血管和大脑的“慢性攻击”。

熬夜如何“耗心气血”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心主血脉、藏神,是推动气血运行的核心;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血同源,相互转化。而夜晚是人体气血收敛、脏腑休养的关键时段,熬夜打破这一规律,会对全身气血运行造成严重干扰。

  耗损心气心血,扰乱心神。心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君主之官”,如同身体的“发动机”,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夜间本应是心气内敛、心脏休养的时间,但熬夜时,心脏需要持续工作,维持身体清醒状态下的气血供应。长此以往,心气被过度消耗,导致心气不足,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

损伤肝血,影响疏泄。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晚上11点至凌晨3点是足厥阴肝经当令之时,此时熟睡可使肝血得到充分的贮藏和净化。但熬夜会使肝脏无法正常藏血,导致肝血不足。肝血亏虚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造成气机不畅。患者常出现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等表现。此外,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还会导致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眼疲劳等症状。长期肝血耗损,会进一步影响全身气血的调节和运行。

削弱脾胃,阻碍气血生成。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承担着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进一步生成气血的重要功能。熬夜会打乱脾胃的正常节律,影响其运化功能。长期熬夜会损伤脾胃阳气,使其运化能力下降,无法将食物充分转化为气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身体得不到充足滋养,抵抗力下降,为疾病埋下隐患。

数据说话:熬夜与卒中的“强关联证据”

流行病学研究的“警示曲线”:每天睡眠≤5小时者,卒中风险比7小时者高1.5倍;长期熬夜(睡眠周期紊乱)者,出血性卒中(脑出血)风险增加2.3倍;中国医学科学院对职场人群的调查显示:每周熬夜≥3次的“996”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年龄比同龄人提前10-15年。

特殊人群的“高风险信号”:“熬夜+基础病”人群: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熬夜会使卒中风险呈“指数级”上升。例如,高血压患者长期熬夜,脑卒中风险是规律作息者的4.1倍;“凌晨补觉”人群: 部分人认为“熬夜后白天补觉就行”,但哈佛大学研究表明,这种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会使昼夜节律紊乱,导致体内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升高28%,而炎症是血管硬化的“催化剂”。

身体发出的“卒中预警信号”

当熬夜导致身体濒临“崩溃”时,会发出这些“求救信号”,需立即警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小卒中”的警示

典型症状:突然单侧肢体麻木、无力(如拿不住杯子、走路跑偏);一过性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单眼突然发黑(视力丧失数分钟)

医学意义:这是卒中的“前兆”,若出现,24小时内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风险高达30%。

  持续性头痛+头晕

与普通疲劳性头痛不同,这种头痛表现为“头部胀痛、闷痛”,伴随天旋地转的眩晕感,可能是熬夜导致血压骤升,引发脑血管痉挛。

  夜间打鼾+呼吸暂停

长期熬夜可能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睡觉时突然呼吸停止),而呼吸暂停又会加剧脑缺氧,形成“熬夜-缺氧-血管损伤”的恶性循环。数据显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熬夜者,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5.8倍。

结语:别让“熬夜自由”变成“健康负债”

从中医角度看,熬夜伤“肝肾精血”,而现代医学证实,这种损伤具体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加速。当我们为工作、娱乐透支睡眠时,其实是在向脑血管“借债”——短期可能无症状,长期却会连本带利地“反噬”健康。

2025-06-2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