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 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艾滋病防治 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作者:莫胜林   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1079

艾滋病,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它会悄无声息地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一旦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各种严重感染和肿瘤便会乘虚而入,而且发病过程缓慢,病死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还没有能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作为普通人,只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性行为方面:严守防艾ABC原则

从个人性行为方面来说,遵守ABC原则是关键。A代表节欲(Abstinence),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切不可发生性行为,青少年也应尽量推迟首次性行为的时间。B意味着忠诚(Befaithful),夫妻或者性伴侣之间要相互忠诚,尽量避免与第三者发生性行为。C指的是使用安全套(Condom),这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每次性行为都要全程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特别是与固定性伴以外的人发生关系时,更要严格做好防护。需要注意的是,安全套的使用必须规范,要在性行为开始前就正确佩戴,结束后小心取下,避免滑落或破损,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防护作用。安全性行为不仅能预防艾滋病,对乙肝、丙肝、梅毒等通过性途径传播的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血液接触方面:多管齐下预防血液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诸多行为可能引发艾滋病的血液传播,我们务必提高警惕。首先,坚决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尖锐物品,像一些毒品注射者共用针具,极易造成HIV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因此远离毒品、抵制使用毒品是重中之重。倘若不幸染上毒瘾,应积极戒除,可采用美沙酮替代治疗或清洁针具交换等方法,避免共用注射器吸毒。其次,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坚决不参与非法的相关活动,确保使用的血液制品经过严格检测和消毒。再者,若需进行拔牙、针灸、纹身、打耳洞等医疗操作,务必选择正规机构,这些机构对医疗器械的消毒更为规范,能有效避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而感染病毒。另外,当皮肤有破损时,更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例如在照顾伤病人员时,若自身皮肤有伤口,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佩戴手套等。

母婴传播方面:重视母婴阻断工作

育龄妇女在孕早期应尽早进行艾滋病检测,这是预防母婴传播的关键一步。若检测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积极开展抗病毒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以降低体内病毒载量。分娩时,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安全的助产方式,比如剖宫产在某些情况下能减少婴儿接触病毒的机会。婴儿出生后,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并采用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可能含有HIV病毒,人工喂养可最大程度保障宝宝的健康。

高危行为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倘若不小心发生了高危性行为,比如未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与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性关系等,千万不要惊慌。应在72小时内迅速前往医院门诊,采取“补救措施”,也就是HIV暴露后预防。遵照医嘱按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服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且需连续服用28天。在这期间,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随意中断或更改药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

社会层面:消除歧视,宣传防艾知识

除了做好上述预防措施,大家还应多了解艾滋病知识,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受害者,他们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我们要用平等、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治疗、回归社会。同时,我们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例如,在社区组织小型的防艾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正确的防艾信息等。

结语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积极做好预防,主动参与防治,就一定能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让生活多一份安心。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