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指南:从固定到康复的全程呵护

桡骨远端骨折护理指南:从固定到康复的全程呵护
作者:姚美荷   单位:柳州市中医医院
505

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滑倒、碰撞,甚至是一次简单的伸手支撑,都可能导致桡骨远端骨折。作为上肢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桡骨远端骨折多发生在手腕附近,尤其在老年人和热爱运动的年轻人中较为常见。面对这样的伤病,正确且科学的护理不仅能减轻痛苦,还能最大程度地恢复手腕功能,避免留下后遗症。

认识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与尺骨共同构成前臂骨骼结构,而桡骨远端靠近手腕的部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成为骨折的高发区域。当我们摔倒时,下意识地用手撑地,巨大的冲击力会集中在桡骨远端,导致骨折发生。此外,骨质疏松的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引发桡骨远端骨折。

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桡骨远端骨折可分为伸直型骨折和屈曲型骨折等类型。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骨折后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外观呈现典型的“餐叉样”畸形;屈曲型骨折则相反,远端向掌侧及桡侧移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和护理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准确了解骨折类型,是后续进行有效护理的基础。

骨折固定期护理

(一)固定方式与观察要点

骨折发生后,医生通常会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常见的有石膏固定和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具有良好的塑形性和稳定性,能为骨折部位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夹板固定则相对轻便,便于观察和调整。无论采用哪种固定方式,固定后的初期观察都至关重要。

要密切观察手指的颜色、温度和感觉。如果手指出现苍白、青紫、发凉,或者感觉麻木、刺痛,可能是固定过紧,压迫了血管和神经,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同时,注意观察固定部位的皮肤情况,查看是否有压疮、破溃等问题,尤其是石膏边缘和夹板与皮肤接触的部位,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二)抬高患肢与功能锻炼

固定期间,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可以使用枕头或软垫将手臂垫高,在休息和睡觉时也要保持这个姿势。虽然手臂处于固定状态,但并非完全不能活动。在固定后的24小时内,即可开始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如握拳、伸指等动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

康复训练阶段

(一)早期康复训练

在早期阶段,由于长时间的固定,手腕关节可能会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此时的训练要以轻柔、循序渐进为原则。首先,可以进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即借助另一只手或康复器械,缓慢地帮助受伤的手腕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同时,继续加强手指的活动训练,除了握拳、伸指,还可以尝试用手指捏取小物品,如豆子、纽扣等,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力量。

(二)中期康复训练

随着恢复情况的改善,中期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可以适当增加。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尝试不用外力辅助,自主进行腕关节的屈伸、尺偏、桡偏等动作。此外,使用握力器、弹力带等康复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手部和腕部的肌肉力量。握力器训练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力,弹力带训练则可以通过拉伸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动作。

(三)后期康复训练

后期康复训练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手腕的功能,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此时,可以进行一些模拟日常活动的训练,如拧毛巾、开门、写字等,逐渐适应正常的生活节奏。同时,加强手腕的耐力训练,如进行一些轻微的负重练习,但要注意控制重量,避免过度劳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疼痛和不适,但如果疼痛持续加剧或出现肿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护理与注意事项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日常生活护理也起着重要作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除了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在休息时,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受伤的手臂。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手腕部位受凉,寒冷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在康复初期,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随着恢复情况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再次受伤。

结语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从骨折固定到康复训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要遵循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保持乐观的心态。

2025-07-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