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并不陌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等,耳熟能详。慢性病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一旦被它缠上了就要与之长相伴,但别怕,做好居家护理,就能将它控制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会让它肆意干扰我们的日常。
认识慢性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慢性病不是短期的。它是疾病里的马拉松,要随时准备。比如高血压,血管就像一条条水管,血压就是水流的压力。压力长时间高,水管就会被撑得鼓包,甚至破裂,身体自然会出问题。糖尿病,就是身体的“糖运输系统”有问题了,血糖无法转运,堆积在血液中,时间长了,眼睛、肾脏、神经都会出问题。所以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敌人是什么,才能针对性护理。
规律监测:数据是咱们的“军师”
居家护理,监测数据不能少。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测两次血压,最好在起床后、睡觉前,这样能了解一天中血压的高峰和低谷。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值。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这些数值可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所以不要嫌麻烦。
合理用药:药不能乱吃,也不能不吃
药是慢性病治疗的“主力军”,但是不能随便吃。有的病人觉得药吃多了有副作用,所以擅自减量或停用,这样是不行的,慢性病的药物就像一个稳定的支撑,一旦撤掉,病情就会反弹。比如冠心病的病人用的抗血小板药,如果忽然停用,血小板又开始聚集,血栓就形成了。当然也不能乱吃,要遵从医嘱,有问题及时问医生,不能听信他人说某种药好就自行换药,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健康饮食:吃对了,身体才能打胜仗
饮食是慢性病居家护理的“后勤保障”。吃得对,身体才更有力量抵抗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多盐是大忌。盐的摄入量一天不超过5克为宜。多吃点蔬菜水果,里面的钾可以将我们多余的钠给“赶”出去。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米饭、面条可以吃,但要把握好量(一顿饭的主食量约一个拳头大小),多吃点燕麦、糙米等血糖生成指数低的粗粮,对血糖更友好。同时,也要记得多吃点蔬菜,热量低又营养,还能增加饱腹感。别总想着吃零食。
适度运动:身体的“加油站”
运动是慢性病居家治疗的最佳“加油站”,当然运动也要有讲究。高血压患者运动不能过量,散步、练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项目,每天坚持半小时,微微出汗即可。糖尿病患者运动能更好地消耗血糖,饭后运动半小时,散散步或做简单的健身操,就可以帮助降低血糖。但是运动的时间也很重要,空腹运动易导致低血糖。日常要带上几块糖,如果出现心慌、手抖、四肢无力、出虚汗等症状,那可能是出现低血糖了,这时就要立即吃一块。
心理调节:好心情是身体的“护身符”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心理调整不能忽视。长时间患病,谁都会着急、烦恼。但这些不良情绪对病情“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要是心情不好,血压、血糖都不佳。所以,要懂得为自己解压。找个人聊聊天,把苦闷倾诉出来。读读书、听听音乐,可以转移注意力。社区里也有老年活动中心,大家可以下下棋,跳跳舞,心情好了,身体也会好。
慢性病虽然麻烦,但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居家护理,它也能被控制得很好。规律监测、合理用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以及心理调适,这些就是我们的“装备库”,用好了它们,慢性病就会被我们“驯服”,生活依然能和从前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