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免疫检查是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其中与免疫相关的指标,从而辅助诊断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身体免疫系统的异常,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关键信息。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抽血免疫检查常见的可检测内容。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1.1类风湿关节炎
可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等。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但也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人群,特异性相对较低;而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更高,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1.2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ANA)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选指标,阳性率极高,但特异性不强。此外,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中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性抗体。
1.3干燥综合征
抗核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指标。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尤其是抗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特异性较强。
1.4强直性脊柱炎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虽然HLA-B27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的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感染性疾病
2.1病毒性感染
2.1.1乙型肝炎
可检测“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根据上述五个指标的结合,可以判定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有保护性抗体等。
2.1.2丙型肝炎
主要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若结果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还需要进一步检测HCV RNA来确认病毒是否在体内复制。
2.1.3艾滋病
常用的检测指标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感染HIV后,一般在数周后体内会产生抗-HIV,通过检测该抗体可初步筛查是否感染艾滋病。若初筛阳性,需进行确认试验以明确诊断。
2.1.4梅毒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包括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TRUST可用于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而TPPA特异性高,一旦阳性,终身阳性,可作为确诊依据。
2.2细菌性感染
如伤寒、副伤寒,可检测伤寒沙门菌五种抗原,即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鞭毛抗原,即“肥达氏反应”。通过抗体滴度的变化,有助于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2.3寄生虫感染
如弓形虫感染,可检测弓形虫抗体(IgG和IgM)。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三、免疫缺陷病
3.1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的水平可初步诊断。
3.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最常见的是艾滋病,除了检测抗-HIV外,还可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是艾滋病免疫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
四、肿瘤相关的免疫指标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抽血免疫检查可检测一些肿瘤标志物,这些标志物虽然不是特异性的,但对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见于结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在疾病进展时CEA水平可能进一步升高,治疗有效时则可能下降。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水平常明显升高,但也可见于一些良性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通常升高,对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过敏相关的免疫指标
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该过敏原的IgE抗体,通过检测这些特异性IgE抗体,可确定过敏原的种类,为过敏的诊断和治疗(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脱敏治疗等)提供依据。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和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海鲜等)。
六、小结
总之,抽血免疫检查能检测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检查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凭一项检查结果就确诊疾病。如果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