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中医护理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调养方案

慢性疼痛:中医护理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调养方案
作者:​肖红   单位:资阳市中医医院
503

慢性疼痛(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术后慢性痛等)是困扰许多人的“隐形枷锁”,不仅带来身体不适,还可能引发情绪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负面情绪。中医护理强调“辨证施护”,以其独特理论和实践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调养方案,其中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调养方案尤为重要,可改善体质、疏通气血。

中医个性化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是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饮食护理中应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护原则进行辨证施食,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合理饮食调养可显著改善身体状况,减轻疼痛症状。

(一)辨证施食,精准调理

慢性疼痛患者多存在气血不足、经络阻滞等问题,饮食调养需以营养均衡为基础,结合个人体质与疼痛症状辨证施食:

1.气虚型疼痛:倦怠少气、乏力、懒言、隐痛,宜食山药、小米、红枣、南瓜、鸡肉等益气健脾食物。推荐山药小米粥或黄芪炖鸡汤。

2.血瘀型疼痛:刺痛、位置固定,宜食黑木耳、山楂、玫瑰花茶等活血化瘀食物。推荐黑木耳炒芹菜,需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3.阴虚型疼痛:灼痛、五心烦热、夜间加重,宜食百合、银耳、鸭肉、梨子等滋阴润燥食物。推荐沙参玉竹老鸭汤。

4.寒湿型疼痛:冷痛、遇寒加剧、得暖缓解,宜食生姜、桂圆、羊肉等温经散寒食物。推荐生姜红枣茶或羊肉萝卜汤,可辅以中药热罨包局部热敷。

(二)清淡饮食,规避刺激

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加剧疼痛。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豆类等,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

(三)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慢性疼痛患者需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建议每日三餐规律进食,早餐注重营养,午餐荤素搭配,晚餐清淡易消化。

个性化运动调养方案

慢性疼痛患者的运动核心是“温和疏通、不耗气血”,运动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缓解慢性疼痛。

(一)柔和运动,舒筋活络

慢性疼痛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柔和、缓慢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动通过缓慢的动作与深长的呼吸,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二)针对性运动,强化局部

1.腰背痛患者:可进行腰部伸展运动与核心肌群锻炼,如小燕飞、猫牛式、平板支撑。

2.膝关节疼痛患者:可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与股四头肌锻炼,如坐姿伸膝、直腿抬高。

(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调养需长期坚持,患者应根据自身状况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与时间。初学者可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运动频率以每周3-5次为宜。运动前后需进行热身与放松活动。

情志与生活调护

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情绪障碍,中医强调“形神共养”,通过情志调护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疼痛。

(一)情志疗法

1.音乐疗法: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肝郁疼痛患者可选角调《胡笳十八拍》疏肝解郁;心火旺致头痛者,可听徵调《紫竹调》清心降火。

2.心理疏导:采用“倾诉-移情”模式,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受,通过绘画、园艺等活动转移注意力。

(二)起居调摄

1.睡眠:遵循“子午觉”原则,亥时前入睡,避免熬夜耗伤气血。睡前可泡脚或按摩涌泉穴,促进睡眠。

2.防寒保暖:疼痛关节需穿戴护具,夏季避免空调直吹,冬季注意颈部、腰部保暖,防止受寒加重疼痛。

中医技术协同增效

在饮食运动调养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技术可增强疗效。

(一)外治法

①中药足浴:艾叶、红花煮水泡脚,改善下肢循环,缓解糖尿病足疼痛。

②穴位贴敷:胃脘痛患者可选神阙穴贴敷温中散寒药。

(二)针灸、推拿

①针灸:腰背痛取肾俞、委中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

②推拿:针对颈肩痛,采用滚法、按法放松肌肉。

结语

相较于西医的“对症止痛”,中医护理从体质调理、气血平衡入手,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的个性化干预,不仅缓解疼痛,更提升整体生活质量。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中医护理以“防复发、固根本”为要,愿每一慢性疼痛患者,都能在辨证施护的滋养下,重拾舒展自在的生活。

2025-08-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