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疾病。这些疾病的救治存在 “黄金时间”,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发病后 120 分钟内,每延误 30 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 7%-10%。很多人因对胸痛认识不足、处理不当而错失最佳救治时机。了解胸痛的危险信号、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就诊要点,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黄金时间,为生命争取机会。
快速识别:区分高危胸痛的危险信号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多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紧缩样疼痛,常伴有胸闷、出汗、呼吸困难,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颌或背部放射。这种疼痛通常持续超过 20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牙痛等。出现这些症状需高度警惕,这是心脏发出的 “求救信号”。
2. 其他致命性胸痛的特征
主动脉夹层的胸痛多为突然发作的 “撕裂样” 或 “刀割样” 剧烈疼痛,从胸骨后向背部放射,常伴有血压明显升高;肺栓塞引起的胸痛常伴随呼吸困难、咯血、晕厥,活动后症状加重;张力性气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胸部叩诊呈鼓音。这些高危胸痛虽表现不同,但共同特点是起病急、疼痛剧烈、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
立即行动:胸痛发作后的关键急救步骤
1. 停止活动,保持镇静
胸痛发作时,无论何种原因,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避免情绪紧张和剧烈搬动。情绪激动会加重心肌耗氧,增加心脏负担,而保持镇静能减少身体耗氧量,为后续救治争取时间。若身边有氧气,可立即吸氧(流量 2-4 升 / 分钟),改善心肌供氧。
2. 及时用药与呼救
怀疑急性心肌梗死时,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每 5 分钟可重复一次,最多不超过 3 次,服药后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同时,必须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清晰说明具体地址、胸痛开始时间、主要症状、患者年龄和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切勿自行驾车或乘坐私家车前往医院,急救车配备的专业设备和人员能在途中提供必要救治。
送医途中:配合急救的重要细节
1. 向急救人员准确传递信息
急救人员到达后,需简明扼要地告知胸痛开始时间、疼痛性质、缓解情况、已服用的药物及过敏史,这些信息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判断病情。若患者已失去意识,需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既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近期用药情况,避免因信息缺失影响治疗决策。配合急救人员进行心电图、血压等初步检查,不要拒绝必要的现场处理。
2. 避免延误的错误行为
送医途中不要因等待家属、收拾物品等原因延误出发时间,对高危胸痛而言,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如吗啡、杜冷丁),这些药物可能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判断;也不要强行进食或饮水,以免发生呕吐误吸。若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需配合急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直至到达医院。
急诊就诊:高效配合加速救治流程
1. 配合急诊快速评估
到达医院后,需走急诊绿色通道,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胸痛发作时间和主要症状,配合完成快速评估。急诊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 CT 等检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是判断胸痛原因的关键,需尽快完成。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在 10 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30 分钟内明确诊断,不要因等待家属签字或犹豫检查而延误时间。
2. 理解并配合关键治疗
明确诊断后,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需要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支架植入),医生会简要说明治疗方案和风险,此时需快速决策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为再灌注治疗的时间越短,心肌挽救越多,预后越好。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也需要争分夺秒的针对性治疗,信任医生并配合治疗是抓住黄金时间的重要环节。
结语
高危胸痛的救治拼的是时间,从识别症状到就诊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快速区分危险信号、立即停止活动并呼救、配合急救人员转运、高效参与急诊救治流程,这些步骤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抓住黄金时间的关键链条。面对胸痛不要抱有 “忍一忍就好” 的侥幸心理,也不要因慌乱而采取错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