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血栓“堵”住希望,神经外科静脉血栓防治要点

别让血栓“堵”住希望,神经外科静脉血栓防治要点
作者:严小莉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616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静脉血栓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对于神经外科患者来说,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因为许多神经外科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由于疾病导致活动受限,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血栓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外科静脉血栓的防治要点。

一、什么是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固,形成固体物质,通常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组成。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凝固,但当血管受损、血流变慢或血液成分异常时,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的危害极大,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阻塞肺部血管,危及生命。血栓还可能引起下肢肿胀、疼痛、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因此,需要及时防治血栓。

二、静脉血栓与神经外科有什么关系?

神经外科患者往往面临长期卧床、运动功能受限或手术后恢复期等情况,这些因素使得血液循环减缓,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下肢活动障碍,长期静止的状态会使血液容易在静脉中凝结形成血栓。另外,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特别是经过大脑或脊髓手术后,患者的下肢肌肉活动受限,血液回流不畅,导致血栓的发生几率增高。若静脉血栓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发生肺栓塞、深静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三、神经外科静脉血栓的防治要点

1.术前评估与准备

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栓风险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如肥胖、长期卧床、吸烟、高龄等,医生可能会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

2.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尽早恢复肢体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神经外科患者,尽可能在术后早期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如床上翻身、脚踝活动等,能够有效促进血液流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无法自行活动,护理人员应协助进行被动运动。

3.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常用于高风险患者,特别是在手术后或长期卧床的神经外科患者中。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它们通过减少血液凝固来降低血栓的风险。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避免过量引发出血等副作用。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血液检测结果等进行个性化调整。同时,抗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确保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防止血栓的发生。

4.佩戴弹力袜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推荐佩戴弹力袜。弹力袜可以通过外力挤压下肢静脉,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血栓的形成。特别是在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中,弹力袜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辅助措施。

5.监测与早期发现

静脉血栓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因此,神经外科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尤其是术后期,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可以早期发现静脉血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6.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管理

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血液的正常流动,减少血栓的发生。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应保持充足的营养,避免过度肥胖,因为肥胖会增加血栓的风险。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控制高血压等,也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四、结论

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虽然它看似隐蔽,但其危害却极为严重。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药物、佩戴弹力袜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对高风险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应给予特别关注,定期监测血栓的迹象,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患者的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护理。静脉血栓虽隐匿但危害大,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才能确保患者顺利康复,避免血栓带来的严重后果。

2025-04-0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