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偏高是否一定要吃降脂药?管理血脂这样做

血脂偏高是否一定要吃降脂药?管理血脂这样做
作者:​陈水英   单位:云浮市郁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67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脂偏高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常见健康问题之一。血脂异常不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性疾病。面对血脂偏高,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服用降脂药物,但血脂管理是否仅依赖药物?本文将深入探讨血脂管理的综合策略,帮助读者科学、合理地管理血脂水平。

认识血脂与血脂异常

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构成细胞膜、合成激素等。但当血脂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即称为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不控制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血脂偏高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饮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血脂偏高的人群,建议采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具体来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等;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如深海鱼、坚果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肠道健康。此外,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也是维持健康血脂水平的重要措施。对于肥胖或超重人群,通过合理饮食结合适量运动,实现体重的逐步减轻,对改善血脂状况具有显著效果。

增加身体活动:规律的身体活动是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根据个人体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运动不仅可以直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胆固醇”)的含量,对改善血脂谱具有积极作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导致血脂异常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即“坏胆固醇”)的氧化修饰,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此,戒烟是改善血脂状况、保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步骤。适量饮酒或戒酒也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

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导致血脂异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对于调节血脂水平同样重要。

降脂药物的合理应用

尽管非药物治疗在血脂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对于部分血脂异常严重或已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降脂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

他汀类:是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首选药物,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使用时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水平,避免药物性肝损伤和肌病的发生。

贝特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适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变化。

烟酸类:能同时降低LDL-C和甘油三酯,提高HDL-C水平,但不良反应较多,如面部潮红、瘙痒等,限制其临床应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LDL-C水平,适用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

在使用降脂药物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血脂水平、心血管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也是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结语

血脂偏高并不一定需要立即服用降脂药物,通过科学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往往能有效改善血脂状况。但对于部分血脂异常严重或已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降脂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血脂管理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性和长期性的原则,通过非药物与药物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血脂水平的科学、合理控制,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