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康复护理家庭照护的“必修课”

中风康复护理家庭照护的“必修课”
作者:王红霞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53

中风(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残的首要病因,约70%的幸存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或认知障碍。康复的黄金期集中在发病后3~12个月,家庭作为患者康复的主要场所,其照护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

安全优先:打造“无障碍”康复环境

家庭环境的适应性改造是预防二次伤害的基础。浴室需安装防滑垫和L型扶手,地面保持干燥、无杂物;卧室建议将床高调整至40~50厘米,便于患者自主坐起;走廊和卫生间门口移除门槛,铺设防滑地砖。对于偏瘫患者,床边可加装护栏,夜间使用床边便椅减少跌倒风险。

在细节管理上,需特别注意管路安全。若患者留置胃管、导尿管,移动时应先固定管路,避免牵拉造成脱落或损伤。例如,协助患者翻身时,需将管路置于身体对侧,并用枕头支撑偏瘫侧肢体,以维持肢体功能位。

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三大防线”

1.皮肤护理: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需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一次身,并使用气垫床或凝胶垫分散身体压力。翻身时需托住患者肩部和臀部,避免拖拽导致皮肤擦伤。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可垫软枕或使用泡沫敷料保护。

2.呼吸道护理:偏瘫患者因咳嗽无力易发生肺部感染,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因意识不清、吞咽困难导致异物吸入。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其次,家属应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每日拍背排痰3~5次,痰多者适当增加次数。操作时手掌拱起呈杯状,从下背部向上、向外叩击,每次持续3~5分钟,帮助痰液松动并排出。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控制温湿度,有助于减少呼吸道刺激。家属还需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深度,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泌尿系统护理:尿失禁患者需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次,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对于留置尿管的尿潴留患者,需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袋,注意尿管固定位置,避免扭曲牵拉。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 000毫升,预防尿路感染。同时,家属需注意尿液颜色和尿量,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功能训练:科学康复的“三步走”

1.被动活动

发病后1~3个月急性期,家属需每日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以下是操作要点。

肩关节:前屈90度、外展60度,每个动作重复10次。

肘关节:屈伸运动,配合前臂旋前旋后。

腕关节:掌屈、背伸、内旋、外旋。

手指:对指训练(拇指与其他四指依次触碰)。

2.主动训练

当患者肌力达到3级(能对抗重力完成动作)时,可逐步开展主动训练。

坐位平衡:从双手支撑床面开始,逐渐过渡到无支撑坐立。

床边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15度,保持30秒后缓慢坐下。

重心转移:健侧脚向前迈步,带动患侧脚跟随,避免“划圈步态”。

3.精细动作

通过代偿技巧训练,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

单手穿衣法: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用健侧手完成系扣动作。

进食训练:使用加粗手柄的勺子,将食物放在患侧口腔前方,引导自主咀嚼。

如厕辅助:马桶旁安装L型扶手,使用加高座垫减少起坐难度。

中风康复是一场持久战,家庭照护者既是“护理员”也是“康复师”。通过科学的环境改造、规范的日常护理和渐进的功能训练,多数患者能够重新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甚至重返社会。记住: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值得庆祝,耐心与希望是最好的康复良药。

2025-08-2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