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身体水肿、莫名乏力,或是发现尿液出现异常泡沫的情况。多数人可能将其当作普通的身体不适,并未放在心上。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和肾脏发出的 “求救信号”。作为人体重要的循环和排泄器官,心脏与肾脏紧密相连,它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全身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通过这些症状提醒我们关注身体的异常。
水肿是心脏和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心脏功能出现障碍时,特别是发生心力衰竭,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导致体循环瘀血。血液中的水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就会引发水肿。这种水肿通常从身体下垂部位开始,比如站立时从脚踝、小腿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发展到全身。在临床上,曾有一位 65 岁的患者,因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就诊,检查发现其心脏的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经过改善心功能的治疗,水肿症状逐渐消退。
肾脏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水肿。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负责过滤血液、排出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当肾脏功能受损,如患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时,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下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发水肿。这种水肿往往首先出现在眼睑、面部等疏松组织,晨起时较为明显,随后可逐渐扩散至全身。例如,一些肾病综合征患者,眼睑水肿明显,严重时眼睛都难以睁开,同时伴有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乏力同样是心脏和肾脏疾病患者常见的表现。心脏功能不好,会使心脏泵血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供氧减少。大脑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旦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而且,心脏疾病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限,活动耐力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到疲惫不堪。而肾脏疾病导致的乏力,一方面与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当它分泌不足时,会引发肾性贫血,导致身体缺氧,从而产生乏力感;另一方面,肾脏功能受损后,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这些毒素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也会使人感到乏力、精神萎靡。
尿液中出现泡沫也是不可忽视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尿液表面张力很低,形成的泡沫较少。当尿液中蛋白质、葡萄糖等物质增多时,尿液的表面张力增加,就容易产生泡沫。在心脏疾病中,严重的心衰患者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会引起肾脏功能性损伤,导致少量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出现泡沫尿。而肾脏疾病导致泡沫尿更为常见,尤其是各种肾小球疾病,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大量蛋白质进入尿液,使尿液中的泡沫细小且长时间不消散。曾有患者因发现尿液泡沫增多就医,进一步检查发现尿蛋白大量阳性,最终确诊为肾小球肾炎。
当出现水肿、乏力、泡沫尿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肾功能、尿常规、尿蛋白定量等,以便明确病因。如果确诊为心脏或肾脏疾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如低盐饮食,减少钠的摄入,可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抵抗力;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健康发出的信号。关注水肿、乏力、泡沫尿这些症状,重视心脏和肾脏的健康,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