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是静脉治疗的简称,许多患者都曾在医院或者社区医疗中心接受过静脉治疗,这种治疗是极为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为患者提供液体补充和药物治疗的同时,静脉治疗其实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感染、静脉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
对此,为了确保静脉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应当采取合理的静疗护理措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关于静疗护理的攻略,守护患者的静脉健康。
什么是静疗
“静疗”也就是静脉治疗,是指通过静脉途径将药物、营养液以及血液制品等输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用于快速补液、给药、营养支持和输血等。其主要优势包括起效较快,剂量较为精准,适用于急救、手术、严重感染、脱水、长时间无法进食等多种场景。
静疗护理的要点有哪些
严格无菌操作:在静疗护理过程中,无菌治疗是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在进行静脉穿刺之前,医护人员必须按照严格的步骤洗手、佩戴口罩和帽子等防护用品。接着,需要将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彻底消毒,要确保消毒范围足够大,一般建议直径不少于5cm。同时,所使用的输液器具也必须是经过严格消毒灭菌的合格产品。最后,在穿刺后,输液过程中更换输液瓶和添加药物等操作过程中也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入。在静脉治疗过后还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如果穿刺部位出现了渗血、渗液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敷料。还需要注意避免在穿刺部位进行抓挠或者摩擦,防止因为皮肤破损而引起感染问题。
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在静脉治疗中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可以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最常见的周围静脉治疗来说,一般应当优先选择上肢粗直且弹性较好的静脉,例如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等,而避免选择关节部位、有静脉瓣的部位以及下肢静脉。关节部位的活动度较大,再次进行静脉穿刺很容易导致针头移位或者脱出;而有静脉瓣的部位也可能会影响输液速度;下肢静脉的血流相对来说较为缓慢,在此进行穿刺输注,下肢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不动很容易形成血栓。除了常见的周围静脉治疗,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考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或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输液方法,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同时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输液速度:在静疗护理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而过慢的输液速度也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对此,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以及药物的性质等因素合理地调整输液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输液速度通常为每分钟60滴左右,老年人和儿童应当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例如硝酸甘油、甘露醇等,应当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不可过快。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不要自行进行输液速度的调节,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在静脉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首先,应当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其次,应当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了皮疹、发热、寒战等过敏反应,或者出现了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当立即停止输液,及时寻找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关于静脉治疗的健康教育工作,也是静疗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地介绍静脉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能够了解到静脉治疗的重要性和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例如,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要随意活动肢体,避免针头移位、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如果出现输注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等。